就连太子,康熙也说不必相陪。
可是皇上都在这里跪着,谁敢起身呢。自然是人人都跪着,人人都哭灵。
这声音听的康熙心烦气躁,干脆将人都赶走了。
每日只许在殿外哭两个时辰,殿内便只有康熙一个人守着。
他就想清清静静的陪着祖母走最后一程。
有圣旨在,谁也不能抗旨进来。
瑶令想起康熙在太皇太后去时那一刻的沉默不语,只是心疼他。
她其实是想丢下所有事务去陪着他的,可是宫中的这些事,太皇太后去后的丧仪,她是一定要盯着的,分身乏术,实在是身上有责任,不能如此任性妄为。
此时,倒是有些能够理解半分做帝王的身不由己。或者,这是康熙难得的肆。意放。纵了。
四五日后,梁九功红着眼睛找到瑶令:“嘉妃娘娘,万岁爷水米不进已有四五日了,奴才担心再这样下去,万岁爷要是有什么万一,奴才万死难辞其咎。”
康熙一个人守着,连梁九功都赶出来了。谁也不知道康熙如今是个什么境况,只有梁九功大着胆子问一声,知道万岁爷还有声气。
“奴才斗胆请娘娘劝万岁爷用些米汤。”梁九功是真的快哭了。
瑶令叹道:“本宫去劝,恐怕也难。到底还是不足够的。”
这是多年的深恩厚重。从康熙八岁起,就是太皇太后陪伴在身边的,祖孙俩这样一路扶持的走过来,其中经历的那些事,没有一同经历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康熙心中滋味难言,他只能用这样的办法自虐,才能够舒坦些。
瑶令懂他,也由着他,可当真七日水米不进,人还有什么用?
瑶令灵光一闪,叫梁九功:“走,去请太后。”
或许,请这位长辈劝一劝,康熙还是能够听从的。
太后同样为太皇太后的离世伤心伤神。太后卧病在床,也是形容憔悴,瑶令说明来意。
太后热泪滚滚:“皇上是该当珍重的。”
恐怕在这个世上,能够感同身受太皇太后离世的,也就只有这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母子两人了。
太后受太皇太后庇佑半生,一路安安稳稳坐在皇后太后的位置上,心中对太皇太后的依恋完全不亚于康熙。
此时感同身受同病相怜,更知道姑母去世后,她应当同康熙打好关系,将来奉养她的,就只有皇帝了。
太后强撑着起身,在瑶令的陪同下去慈宁宫了。
太后看见康熙的那一刻,再度热泪滚滚:“皇上要保重身体啊。若姑母看见皇上如此自苦,姑母心中也会不安的。皇上进些水米,只当是为了姑母安心,为了万民安稳。”
康熙见太后亲自来劝,眼眶也红了。
他一个人在这里的时候,哭也就哭了。
可太后来了,怎忍皇额娘为他如此劳苦呢?
瑶令忙让人送了些温热的米汤来,亲奉到康熙跟前,含泪道:“为太皇太后安心,万岁爷用膳吧。”
康熙伸手接过来,轻轻摩挲了一下瑶令的手腕,目光柔软:“有劳嘉妃了。”
人人都看着,他不能抱着他的小丫头说些什么。
可瞧着她青黑的眼下,憔悴的模样,可见这几日也是为他狠狠担心过的。
就是为了小丫头,他也应当走出来。
五日任性,已经足够了。
康熙五日没进水米,这会儿喝点米汤也只能慢慢来,好在是都饮尽了,人人都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康熙道:“劳动太后,朕实在惭愧。太后还病着,也需要好好的静养。朕送太后回去歇息。”
太后点头了:“好。”
主要太后也怕康熙转头又继续再这里守着,便立刻应下了。
她还多问了一句:“过后皇上是应当回乾清宫休息的。”
康熙道:“是。送太后回宁寿宫,待太后安稳后,朕就去乾清宫歇一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