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我也是这样的人,我也欣赏这样的人,不会让这样的人白干一场。”司徒渊问姜璟,“现在你愿意帮我吗?”
姜璟沉默不语,依旧不愿答应司徒渊的拉拢。司徒渊没再继续逼问他。反而扬起了马鞭,又快马奔驰起来。
司徒渊对姜璟的抗拒并不意外,若是姜璟可以随便被拉拢过去,姜家也不会放任他来这里了。
虽然拒绝了司徒渊的拉拢,但有些事还是得向司徒渊上报的。
姜璟在和司徒渊会住处的路上,说道:“臣想建一支骑兵。”
“不是有骑兵吗?”司徒渊问道。
“是,但远不如鞑靼。”姜璟摇头。
“这可需要很多银子。”司徒渊立马明白姜璟想建一支装备精良的铁骑。
“所以这是第二件事,我想私下开边市。”姜璟说道。
“你不知道朝中明令禁止开边市吗?”司徒渊没有生气很是平静问道。
“我知道,但边市的收益用来养骑兵。只指望朝廷的银子,是不够的。”姜璟毫不掩饰说道。
“我记得就在刚才,你拒绝和我上一条船,现在又要我为你背书?”司徒渊故意问道。
“臣想请您代为告知陛下。”姜璟正色说道,“其他的途径,臣不放心。”
司徒渊很是敏锐,问道:“你发现了什么了?”
姜璟没有遮掩说道,“臣发现臣走驿站的书信被拆开过。”他曾通过驿站给黛玉寄过书信,后来,黛玉派了稳妥的人亲口和他说了信封上的字迹不对,俩人又试了一次,发现他的书信果真会被拆开。
姜璟知道要么是有人盯着他,要么是有人盯着边关,因为不止书信、折子、邸报等都通过驿站传送,他不敢保证其他的东西没被拆开过。
“驿站是归兵部管辖的,你可有证据。”司徒渊心里默默记下这件事。
“臣等下给您。”得到允许后的姜璟从房间里拿出一封信,司徒渊对信封上的字迹不陌生,“这是林姑娘寄给臣的书信。”
信件还没开封,司徒渊疑惑看着姜璟,“这上面不是有火漆吗?”
“是因为有人换了信封。”姜璟说道,“这其中必然有擅长临摹字迹的之人,信封上的字迹几乎要以假乱真。”
姜璟拆开了信,把信纸抖开,在灯上烤了一下,一朵花慢慢显现出来。但信封在火上烤了一下,却毫无变化,“您请看。”
司徒渊接过信纸快速扫了一遍,才递给姜璟。
“这是什么法子?”司徒渊问道。
“是用蜜桔汁画的。”姜璟一五一十说了。
“我知道了。”司徒渊脸色有些难看,不知道这件事兵部有没有掺和进来。
司徒渊给昭宁帝的书信都是亲信送过去的,因此,司徒渊一并禀告了昭宁帝,但他只说姜璟发现字迹不对,才觉得信件被拆开过。
对于泄密的事,昭宁帝并没有说如何办,只是答应了让姜璟私下开边市,同时组建铁骑,必要时可以求助司徒渊。
姜璟对这个结果有些意外,因为姜璟的边市有可能成为姜璟谋利的工具,而铁骑有可能会让姜家拥兵自重。但昭宁帝还是同意了,丝毫不怕这些事,全权交给了姜璟,而不是如姜璟之前想的那样安排一个人盯着他。
姜璟的铁骑也自此开始组建、壮大。
第89章隔山打牛
黛玉是在秋末收到了姜璟的信,信上说司徒渊在独石监工,独石的城墙和房屋已经开始修缮,打算先迁移一部分人去开平卫,剩下的人再分批过去。姜璟是要留在开平卫,一则操练士兵,二则抵御鞑靼。
虽然姜璟没细说,但黛玉也想象到这件事的难度,他作为指挥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让军士心服口服,必须身先士卒,留在开平卫,但开平卫又偏远又凶险。且马上要入冬了,冬日北地的干旱寒冷,日子可不好过。
姜璟提到了从鞑靼那边换来了羊皮等物可以御寒,但黛玉还是准备了一些东西,让赵家商队带过去,其中最多的就是黛玉的作坊里产出的棉布,这些棉布厚实又软和,无论是做成棉衣还是中衣都是极好的。
赵千里见到这些棉布的时候,有些可惜说道:“林姑娘的作坊要是再大些,产出更多些,我可以帮您卖的天南海北去。”
黛玉笑着说道:“这布可不好织,且我也没有精力也没有人手再扩大作坊。”
赵千里心中一动,提议一句:“林姑娘若是愿意,定会商户乐意参股的。”
黛玉摇了摇头,说道:“这作坊看着生意兴隆,但钱都被我花了,赚不来多少钱,还是不要坑他们了。”黛玉从来没想过让被人插手作坊的事,一则是因为她赚的银子要维持学堂,还要资助孤女等,二则是因为毕竟林海是户部尚书,若是有商户人家参与作坊的事,御史定会弹劾林海的。
但黛玉作坊产出的飞花布已经很受京城里的人追捧,不少人都眼红,旁敲侧击向贾敏和黛玉打探。
黛玉不由得和安平公主感慨一句:“若不是传出风声说这作坊是您出了大头,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盯着这块肥肉呢。”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宗室外戚。
安平公主笑道:“看样子作坊生意很红火呀,都开始称为肥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