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姜璟的称呼,贾琏的心安定了许多。
寒暄了几句之后,贾琏说道:“老太太挂念林表妹,又道北地苦寒,特意让我送了些御寒的东西。”他将礼单给了姜璟,“都是老太太的心意。”
“多谢外祖母惦记了。”姜璟接过后,并没有打开,反而放在桌子上,问道,“外祖母身体可还康健?”
“老太太身子骨一如既往硬朗,就是精神头不如以往。”贾琏眉头微蹙,语气里带了些担忧,“老太太喜欢操心晚辈,故此精神有些不济。”
“都怪我们这些晚辈不争气,连累老太太也不能安心。”贾琏语气里满是自责。
姜璟没有吭声。
贾琏心里有些不安,但他又想起贾母之前的话,“姜怀光在还没有认祖归宗的时候,你姑父就看中了他,打算让他入赘,可见他的才干和心计远超旁人。他虽然比你小,但心计觉得比你深沉,你在他面前万不可使心计,有什么话一定要直说。也不要觉得弯下腰求他是件丢脸的事,他是有本事的人,求他并不丢脸,并且有多少人想求他还见不得他一面呢。”
所以,贾琏直接开口说道:“我读书识字也替家里在外面打点事情,姜妹夫可否能在宣府给我找些事情做?”
姜璟这才正视贾琏,贾琏面色很是坦荡,并不觉得难堪。
姜璟不置可否,轻笑一下:“琏表哥风尘仆仆而来,差事什么的,先不着急,还是先休息一下,我派人领你在宣府逛逛,了解下风土人情。”
贾琏知道姜璟不可能一下子答应,虽然有些失望但并不意外,笑着抱拳称谢。
姜璟又问了贾琏路上的事情,贾琏不敢大意,把自己路上的见闻一一说与姜璟。
贾琏感慨一句:“我来之前听说路上还有贼寇,大家都不敢来这边做生意,心里很是担忧。百闻不如一见,这路上太太平平,那里有什么贼寇。”
姜璟心中一动,神色有些凝重:“安安稳稳的吗?”
贾琏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不仅如此,驿站人也不敲诈了。”贾琏也曾外出过住过驿站,若想住的舒服些,要么是位高权重的人,要么是出手大方的人。贾琏少不得要破费打点驿站的人,可这次驿站的人却不敢多收钱。
“这是好事。”姜璟轻笑一下,可笑意却很浅。
贾琏又问起黛玉,姜璟笑意收敛,“她有些水土不服,如今正喝着药呢。”
贾琏忙说道:“我正好带了些药材,可有能用得上的,还有一些补品。”
姜璟谢了,“有白大夫在,也没什么大碍。”姜璟提起黛玉的病,有些心疼。黛玉的身子不算太强壮,原来在京里一直悉心养着还好些,可如今不远千里跟着他来到宣府,路上折腾一番,再加上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黛玉刚一到宣府便病倒了,养了这么些天才转好。
贾琏又宽慰姜璟几句,才跟着下人去了客院休息。
姜璟的府邸瞧着很是普通,青砖砌成的四进院子,一点装饰也无,木料也不是什么名贵的,院子里也光秃秃的,只有青砖铺成的十字路。
贾琏问下人:“这院子建成没多久吧。”他看着院子连花草树木都没有。
下人说道:“我家大人回京成亲前才建好的。”
贾琏笑着说道:“原来只有你家大人一个人住,如今你家大人成亲了,这院子也要热闹起来了。”
姜璟回到主院时,黛玉已经起身,正依靠在床头翻着礼单。姜璟在床边凳子上坐下,问道:“你还没好,别再费神了。”
“赵夫人生辰要到了,我因为病着不能出席,可这礼不能减薄了。”黛玉扬了扬礼单,“自然得好好挑一挑。”
黛玉还没到宣府的时候,消息灵通的人家都知道她的身份,目光都落在她身上,可偏偏她一入城就病倒了,一律不见客。故此,她还不曾和城中的女眷打交道。
赵彬夫人的生辰要摆宴席,自然给她递了帖子。黛玉知道,自己一举一动都被旁人注视着,都在评估自己这个阁老之女是什么行事作风。
所以黛玉得好好挑贺礼,不能减薄也不能太丰厚。
黛玉已经拟好了礼单,如今也不过是再对一遍,见姜璟进了,便把递给他,“你也瞧瞧,别有什么差池了。”
“嗯,我等下看一看。”姜璟接了过来,又询问,“头还晕吗?”
“不晕了,我都觉得自己好了,偏偏你们生怕我落下病根,非要我再养几日。”黛玉抱怨一句。
“总要好利索才行,而且现在天气很冷,正好借这个事待在家里,否则你可要整日出门应酬,多辛苦。”姜璟宽慰她一句。
“知道了。”黛玉无奈说道,又问:“已经安置好了琏表哥?”
姜璟点了点头,和黛玉说了实话:“我瞧着琏表哥想要在这里谋些差事。”
“他能吃得了苦?”黛玉反问一句。
“这倒不知道,所以我先让他适应适应这里。”姜璟笑着说道,“你外祖母倒是看得清楚,知道必须得打发他过来了,可为何之前那么放纵家里人呢?”
黛玉也不知道为何,贾母掌舵贾府多年,自然不是糊涂的,可上了年纪之后,却对贾府的事睁一眼闭一只眼。
“或许是多年的安稳消磨了斗志。”黛玉叹口气,“先帝对贾府很是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