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我得问问。”
楚萧打电话的时候,袁淼的电话也响了,看到来电,她才想起前天约了嘉仕达的专家上门鉴定瓷器。眼看就要到时间了,楚萧的电话还没有打完,袁淼只得把这边的事情交给沈若臻,自己开车回去。
赶到居住的小区的时,专家已经在门口等候了。袁淼跟他道歉。头发花白的专家推了推眼镜说:“不要紧。我听说袁小姐要鉴定的瓷器有两件?”
“是的,不过应该是同一个窑坑出来的。”
上了电梯,专家又问:“袁小姐也了解窑坑吗?”
袁淼摇头,不敢冒然多说:“我也是听朋友说的。”
“哦,现在是不讲窑坑了,机器批量生产出来的东西比过去人们纯手工制作,窑坑出来的看起来漂亮,但没有灵气了,过去的才是艺术品,现在的顶多是个器具……”
开了门,请专家进去。看到书桌上摆放的画缸和笔洗时,原本有些漫不经心的专家一下子眼睛直了,边过去边戴手套,近到跟前了,目不转睛看了一会,然后小心翼翼拿起笔洗。
袁淼站在一边,仔细观察专家。对于书桌上的两件瓷器,她并没有怀很大的希望,虽然父母一再说他们身处的世界跟历史上唐宋时期差不多,但唐宋时期流传下来的瓷器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岁月洗礼。而父母传过来的这两件最多也就经历了百余年而已,买下来也就只花了五十两银子。
第25章第25章瓷器
父母那边的五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十来万,而唐宋时期的瓷器,拍卖行开出的起拍价就达到了数千万,最终的成交价往往还会超过起拍价。
由此可见,现代的人对瓷器的吹捧有多夸张。
专家看了许久,还拿出了放大镜和几样袁淼叫不出名字的工具。末了站起身,眼睛依旧没有离开瓷器。
“袁小姐,你这两件瓷器,我能不能请两位朋友过来看看?”
袁淼诧异。嘉仕达的专家也拿不定主意吗?她这里只是个普通的二居室,恐怕不方便请更多人进来。
她试探着问:“您的两位朋友也是鉴定师吗?”
专家笑着说:“什么鉴定师?我是在嘉仕达讨口饭吃而已,他们俩才是古玩圈的专家,眼光比我毒辣多了。袁小姐的这两件瓷器……”
他顿了顿,琢磨了下措辞,“有些地方我看不准,我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您的这两位朋友住在哪里?离我这里远吗?要不,我带上这两件瓷器,跟您一起过去请他们掌掌眼?”
专家恍然大悟,连忙说好:“我给他们打个电话。”
单身女孩的住所确实不方便邀请异性。
专家打完了电话,对袁淼说:“他们有个就住在离你这里不远的锦绣华庭。”
“那太好了。”
袁淼看了一眼书桌上的瓷器,想到了厨房还没来得及丢的纸盒。
当看到袁淼准备用纸盒装瓷器时,专家的眼皮都跟着跳了跳,连忙过来说:“小心点!我来我来!家里有没有报纸?”
“有!”
专家接过袁淼递过来的报纸,将两件瓷器仔细包裹好后,小心翼翼放进了纸盒。
袁淼看到他的动作,原本不怀指望的心也跟着火热了起来。路上跟专家闲话,知道他姓童,马上要见到的两位,一位姓苏,以前在文物馆工作,现在已经退休。另一姓丛,是古玩圈有名的人物。
住在锦绣华庭的就是丛老。
袁淼心里惊叹,古玩圈有钱的人真不少,锦绣华庭是魔都有名的高档小区,以别墅以主,每平方至少二十来万。能住进这里的人,非富即贵。
到了丛老的住所,苏老已经到了。
袁淼对这个圈子一点都不懂,打过招呼后便站到了一边,听他们说话。
几个人说了各自近期的际遇后,苏老便催促童老快把东西拿出来。
当画缸和笔洗从纸盒拿出来时,在场的人眼睛都直了。
“这是……宋汝窑天青釉画缸和笔洗?!还是一套!保存的这么完好!你是从哪儿淘到的?”
童老笑着说:“这不是我的,是小袁家传的。你们再仔细看看。”
苏老和丛老凑近仔细看了一会后,丛老迟疑说:“这保存的也太好吧。”
袁淼听他们这么一说,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还是年限的问题。
苏老点头:“是汝窑的没错,你们看这釉质和釉层,均匀滋润,色调平和淡雅,迎光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光点,用手摸平滑细腻,如同美玉。这就是宋汝窑的特点,其他瓷器都没有。至于看起来过新……有些特殊保存方法可以做到这点。”
苏老列举了几种保存瓷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