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不想跟朱厚照扯淡了。这家伙有时候确实没个正形。“陛下,说点正事吧,太祖爷要成立讲武堂专门教授勋贵子弟。”“我个人觉得,讲武堂的地位应该与国子监相当,一文一武。”“讲武堂的一把手,陛下可有人选?”朱厚照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爱谁当谁当。有一说一,他对现在的勋贵子弟很不感冒,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哪怕有一个能跟江彬相比,他也就知足了。可一个都没有。“老杨,讲武堂真的能教出好将军吗?”朱厚照并不看好。那些勋贵子弟平日里好吃懒做,就是给他们机会,他们也不中用。杨帆却道:“别人教,或许教不出来,但如果是陛下亲自管,亲自上课,说不定,真能为大明培育一批优秀将领。”“而且,讲武堂的一把手,也必须得有陛下出任。”“我有一个建议,国子监的一把手叫祭酒,讲武堂一把手不妨叫校长。”“从讲武堂走出来的将军都称呼陛下一声校长,多有面子。”“你是他们的校长,他们是真正的天子门生,他们自然最听你的话,文官想插手兵权,都不可能了。”朱厚照眼前一亮。“老杨,你这个办法好,朕明日就成立讲武堂,朕亲自出任校长。”不过,朱厚照有一个疑虑。“老杨,你说讲武堂真能培养出优秀将领吗?”杨帆给他举了黄埔军校的例子,鼓舞士气。“后世有个黄埔军校。”“这所军校培养出了一大批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济世之才。”“他们在我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之时挺身而出。”“他们生在了最残酷的时代,很多人为信仰付出了生命。”“他们也生在了最热血的时代,能真正地为国家燃烧自己。”朱厚照不知道后世那个峥嵘岁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他也是听得热血沸腾。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杀敌报国,不正是每个名将的至高理想吗。他拉着杨帆去找朱元璋。“老杨,太祖爷最听你的话,你一定要说服他让朕出任校长,朕将来要领着自己的学生,南征北战,为我大明立下不世战功。”朱元璋倒也没有反对。“既然要办,就要办好,朱厚照,你选个好点的地方,不能比国子监差。”“咱倒真希望你真能培养出一批能打的。”穿越到景泰、嘉靖朝之后,朱元璋感慨,良将难求。大明太需要良将了。三天时间,朝堂的一半的文官都被抓走了。朝会的时候,原本有些拥挤的大殿竟变得非常宽敞。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冰冷。下边的这些人,他一个也看不上。一群只想着自己争名夺利,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文官,全部都该杀。如果不是担心朝廷瘫痪,朱元璋恨不得把他们全杀了。“即日起,各司其职,不要越俎代庖,尤其是兵权,你们文官想都不要想。”“咱明明白白告诉你们,谁如果再有不该有的想法,咱肯定会要了他的脑袋。”朱元璋还在等一个人。他进京之后,好戏才真正开始。:()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