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兜里揣着上万块的日元,跟大家一起去百货商店采购年货。
她主要是看稀奇,资本主义的商店里,确实有一些她没见过的东西。
有一种便携式摄像机,能记录动态影像,比电视台的摄像机小很多,她挺想买的,可惜没钱。
还有一种电饭煲,听岳松梅说,煮米饭特别快,她也相中了,可惜还是没钱。
她口袋里这些日元,还不到五十人民币,不可能买大件。
考察组的大部分男同志选择给孩子买糖果饼干,有的人还买了两袋方便面。
但叶满枝觉得吃的东西从嘴里过一圈就没了,没什么纪念意义。
所以,她想买点孩子能用的。
在商店里楼上楼下跑了三趟以后,她将目光放在了学习用品上。
有一种自动铅笔,单价不贵,还挺有意思,她在国内没见过这种铅笔。
二姐、三哥、四哥、五哥家里都有上学的孩子,大姑子和小姑子家也一样。
于是,她把自己仅有的几十块钱,全用来买自动铅笔和笔芯了。
剩下的几块钱,给有言买了两包巧克力。
至于吴大博士嘛,将得到她的两个亲亲。
把所有零花钱花光以后,叶满枝便不再去商店转悠了。
看到好东西又没钱买,心里更难受。
是以她就躺在宾馆的床上看电视,准备迎接春节。
国内的电视还是黑白的,而宾馆里的电视机是彩色的,且电视节目可以全天播放。
尽管听不懂,但叶满枝看得津津有味。
“这彩电好是好,”她支着脑袋嘟囔,“就是广告太多了,不到半小时,已经播放了七八条广告!”
“资本主义社会一贯如此,”岳松梅说,“咱们的企业是按计划生产的,产品不愁销路。但资本主义的企业要自行寻找市场,播广告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花钱。不止电视,报纸上的广告也可多了!”
叶满枝来日本大半个月,一直没看过当地报纸,反正看也看不懂。
她撑着脑袋神游了一阵,起身拿过桌上的报纸翻看起来。
报纸上的广告的确很多,有的广告特别夸张,一条就能占据一整个版面,弄得跟大字报似的。
她将报纸从头翻到尾,而后拿着这份报纸去了隔壁房间。
“李主任,咱们已经考察过好几家公司了,这些天看下来,其实产品和生产线都差不多,咱们最关心的还是价格问题。”
李主任点点头,上亿美元的报价,让他心里也不托底。
报价这么高,万一中央放弃了彩电生产线怎么办?
叶满枝将报纸递给他,“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喜欢在电视报纸上打广告,要不咱也入乡随俗,在报纸上打一条广告试试?”
李主任诧异道:“打广告?”
国内很少有企业打广告,305厂是军工厂,跟这种事更是沾不上边儿。
“对啊,就说想求购一套彩电生产线和一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正好咱们最近留在京都过年,暂时不会变更地址,如果有的公司愿意转让生产线,就让他们往宾馆打电话!”
望着报纸上夸张的字体,李主任心里有些意动。
一家家公司去考察,显然没有打广告来得方便。
他将其他组员喊来一起商量,主要是询问外贸部和四机部的同志,这样打广告是否可行。
外贸部的同志说:“咱们之前派员参加保加利亚的商品展览会,也在当地报纸上打过广告,做广告其实是可行的。”
既然有过先例,那大家就敢放手去干了。
李主任请向导帮忙,在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发表了一则求购信息。
版面不是很大,只有火柴盒大小,但广告效果很不错。
广告登出的第二天,考察组就接到了一位电视机代理商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