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啥美事呢?
只优惠一百万美元,就想贴你的商标了?
她其实有点搞不懂这些日本商人。
这番话她跟松下电器的那位山本先生也说过,山本与渡边的答复几乎一模一样!
松下是本土的大公司,想用自己的商标情有可原,但皮姆公司是一家刚成立11年的小公司,在日本根本数不上号,咋也想贴自己的商标呢?
她一时没想明白他们为啥非得贴自己的商标,但大家都想要的肯定是香饽饽。
所以,她就更不能轻易让步了。
小叶主任还想把曙光牌做大做强呢,不可能贴外国商标。
她要是真的答应了,回家以后就等着挨骂吧。
看来用配件换生产线的路子行不通了。
叶满枝不再提进口配件的话题,正式跟渡边洽谈了两条生产线的报价。
最终总计320万美元,比松下的报价便宜70万。
即便如此,曙光厂仍然买不起。
几人将生产线反反复复参观了好几遍,在皮姆公司的车间里看了足足三天。
确定生产线完全没问题后,叶满枝一脸自信地跟渡边做了约定,她要回国跟上级领导汇报情况,今年四月份之前一定给他答复。
*
“皮姆公司这两条生产线真挺不错,”潘昆仑担忧道,“就是咱们的外汇不凑手。”
别说外汇不凑手,即使是人民币也没有那么多啊!
刨去省里那100万美元,还需要220万。
220万美元可是400多万人民币呢,曙光厂的账面上哪有这么多钱!
叶满枝也被这220万美元的窟窿难住了,脑子里的想法杂乱无章。
曙光厂搞了六七年的出口贸易,每年都能拿到一定的外汇配额。
可是,六七年下来,也不过攒下了20万美元。
还有200万没着落呢!
潘昆仑提议:“要不咱跟其他厂借点?”
“哪个厂领导敢做这种决定啊?曙光厂的出口创汇额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些年才攒下20万美元的配额,那其他厂就更没多少了。关键是,借美元还美元,咱们哪有还款能力?”
“难道就这么放弃了?”
潘昆仑实在是不甘心。
出国开了眼界以后,他对自家那单班生产37台的生产线已经看不上了。
只想赶紧安装单班生产400台的。
而且现在正是日本厂商转产的关键节点,过了这个村,未必还能买到这么便宜的二手设备。
叶满枝这两天休息得不好,脑子像被灌了浆糊似的转不动。
她摆摆手说:“这件事再容我想想,咱们先回去跟李主任汇合吧,不知道他们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几人返回京都的时候,李主任刚接到老华侨的电话。
老华侨是两家电器公司的代理商,而且已经代理很多年了。
经他从中斡旋后,为四条生产线拿到了9000万美元的报价。
比之前那个中间商的报价还便宜2000万。
比两家公司给中方的第一次报价便宜了4000万。
李主任气哼哼地说:“他们这个报价的水分也太大了!4000万美元,将近1亿人民币了!”
“哈哈,”叶满枝笑道,“我就说嘛,资本家狡猾得很,跟他们谈判是需要一些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