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饭店里的侍者端上来了盐渍蘑菇、鱼汤、黄油面包,在小麦粉与糖交织的香气面前,两人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从正事上移开了。
这也意味着今天的商谈彻底告一段落。
当两人享用完晚餐,编辑拿出手帕擦了擦嘴巴。他在离去前,从自己的公文包中掏出了一个文件袋递给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流程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很熟悉了,他心知这是那位公爵小姐单独写给自己的,于是平静地接过来。
两人在饭店门口互相道别。
陀思妥耶夫斯基坐在编辑为他雇佣的临时马车上,他的手隔着纸质文件袋轻轻摸着里面盛着的那厚厚一沓纸。他现在就想拆开袋子,但是又清楚现在不是时候,只能强忍好奇心。
他尽力说服自己,他对自己说:你应该像那位公爵小姐信任你一样信任她。
但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般难耐。
当马车在公寓前停下后,他直接跳下马车,如风一般回到自己的住处。
他郑重地坐在书桌前,把文件袋小心地拆开,从里面抽出一叠整齐的纸张。
他仔仔细细地看着上面的内容,面色逐渐古怪起来,他翻页的速度也逐渐变缓。有笑声从他的喉咙溢出来,他咳了几声。
不过当他拿起笔时,脸上多余的神色已收敛干净,他在纸上润色了起来。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新作《罪与罚》如期在报纸上刊登。
这部小说无愧它在文学史上的名声,第一期连载结束,就为《每周早报》带来了六百个新增订户。
这个开端让报社里的所有人都激动万分,然而他们的心也随之高高提起,害怕这次猛然上涨的销量在今后会成为昙花一现的过去式。
乔安反而是最镇定的一个人,因为知道它后面的情节才是真正的精彩绝伦。
《罪与罚》的节奏异常紧凑,读者刚刚接触到这部新作,小说中的第一个高潮就到了。
小说主角双手抡起斧柄,连杀两人。
【“真的,好像这一切都是在做梦。”】
何止是小说中的主角觉得自己是在做梦,报社里的众员工面对着爆炸式增长的销量同样也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随着情节的日渐展开,如雪花般的读者来信涌向报社。
但是报社雷打不动地保持着每周一刊的发行速度。
这天清晨,莫斯科街道上的雾都还没有消散时,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家文学评论报报社刚到上班时间就收到了一份来稿。
这实在是太过寻常的一件事,本不该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但或许负责审阅稿件的那位编辑脸上的表情太过专注,引得他路过的同事下意识地瞄了一眼他手中的稿件,首先映入眼中的就是那极具讽刺意味的文章题目——《廉价的感官刺激小说家》。
他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城内另一家口碑极佳的文学报,也收到了一份稿件,并仿佛对标般起名——《可敬的人类灵魂审问者》!
作者有话要说:
乔安:我写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我润色的。虽然不好意思,但是,我真的很缺钱-
“廉价的感官刺激小说家”是纳博科夫(写《洛丽塔》的那位)评价陀翁时说的。
“可敬的人类灵魂审问者”这个说法则改编自鲁迅对陀翁的评价-
*真的,好像这一切都是在作梦。摘自《罪与罚》原著里主角杀了人后的心理活动-
文学小八卦:从某种意义上,陀翁是一个妙人。
八卦一:当年他头铁反沙皇,被沙皇整治了后,便好的好的我不反你了。
八卦二:在陀翁的书信集《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里有写,他有个富有的亲戚,后来陀翁急需金钱,就找上门,问能不能提前预支一下对方打算留给他的部分遗产。嗯,对,那个时候对方还没有去世。更有意思的是,对方也真预支给他了。
八卦三:陀翁曾寄望于赌博来还清债务,但大家都懂的,这就是一个深渊,不仅不能靠它翻身,反而会被它缠上永无宁日,然而神奇的是,他居然戒赌成功了。他第二任妻子在自己的《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里形容他一个“福至心灵”,然后就真没再赌过。
穿越小锦囊:当你穿越后,如果想要投喂一位名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豪,让他为你写文,请注意细水长流,如果一次性直接资助他大笔钱财,他很有可能会拿着钱来到赌场让你的赞助打水,又或者是直接被他的各种不靠谱的亲戚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