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丽听出她的潜台词,笑着问:“我的吉蒂,我这么不值得信任吗?我可是你姐姐。”
这不是有原著留下的印象新入为主了吗?乔安叹了一口气。
却说另一边——
文学编辑鲍里斯那日在回到出版社后,就跟主编汇报了一下他跟公爵小姐商议出的出版思路。
报社内部的各个编辑针对这个思路开了一场秘密会议,然后火速敲定了最终方案。
鲍里斯先是去联系了如今莫斯科出版界最负盛名的装帧设计大师,想要请他给出版社内部寄予厚望的平装书设计一个封面。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位装帧大师在听了鲍里斯的来意后,竟然客气却坚定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鲍里斯表示:“是最近其他出版社预定的设计稿太多吗?没关系,我这边不是很急。”
装帧师说:“抱歉,不是时间的问题。”
在鲍里斯再三地询问下,装帧师才委婉地说:“您知道我之前只设计过传统书籍的封面吧,不是我不愿意设计您口中的平装书封面,只是我的其他顾客,或许会有点介意我这么做。”
鲍里斯愣了一下,立即明白了过来。
对方说的话翻译过来,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这会让他掉身价。
鲍里斯皱了皱眉,眉心是深深的纹路,他闭上嘴巴,没有再多做纠缠。
最终他把目光投向了大学里的学生身上。
在《每周早报》刚开始发行时,为了征稿以及宣传,他们与莫斯科的几所大学都有过几次合作。
或许是因为这些学生尚未步入社会,所以他们对如今的出版市场知之甚少,他们的作品也有着他们自身所有的棱角,个人特色鲜明,往往不懂得迎合读者。
但是他们年轻,思维要较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成年人要更为活跃,他们的想象力就像一只只抖动翅膀就直冲云霄,在天空上自由飞翔的鸟儿。
而对新事物的接受力,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海绵,永远不知其吸收的极限。
于是这一次,这些学生们再一次收到了约稿,然而这次要征集的不是新闻、小说,而是……
“封面设计稿?”
“要求适用于纸质封面印刷?”
“确定是小说而不是报刊的封面吗?”
虽然征稿的要求令人疑惑,但还是许多学生试着提交了自己的作品。
鲍里斯松了一口气,很好,封面终于有着落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公寓里,已经从医院回到公寓里的他正头也不抬地伏在案前。
桌面上摆着一张张书签,每一张书签上都写着他自己的名字,字迹上还带着未干的墨水。
他现在几乎是机械式的在挪动着手指,全靠肌肉记忆在活动了。上帝才知道,他今天到底写了多少遍自己的姓名了。
斯尼特金娜走过来,既是妻子又是助理的她,将桌面上已经签好字的书签小心收拢起来,然后用绳子捆扎好。
陀思妥耶夫斯基捏了捏手腕,问:“真的会有人为了我的一张签名去买书吗?”
“当然会有啦,想想你的那些读者给你寄来的信吧,他们都在希望着能得到你的回信,然而你哪怕不吃不喝一天二十四小时坐在这里回信都不可能完成这件任务。他们收不到你的回信就算了,难道连你的亲笔签名都不能得到?”
陀思妥耶夫斯基试着理解,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慢慢来,编辑给你的时间很宽裕。”斯尼特金娜好脾气地劝道。
陀思妥耶夫斯基重新拿起笔,蘸了蘸墨水:“还有多少没写?”应该没多少了吧。
斯尼特金娜从地面上提起另外一捆崭新的书签,说:“你瞧,还多着呢。”
她熟练地拆开捆绳,她拿起一沓书签,犹如一个发牌员一样在桌面上抹过,一张张书签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身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眼神呆滞了一下。
怎么还有这么多?
作者有话要说:
*摘自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