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说他爹“二十七,始发愤”,但是他娘说家里有孩子之後他爹就开始收心了,奈何当时觉得读书没什麽难的,同辈中没谁比他更高明,仗着聪明态度很不认真,于是意料之中的连解试都没考中。
就很尴尬。
也就他娘脾气好有耐心,换个人过来可能就懒得搭理他了。
指指点点。jpg
程夫人很有经商头脑,先前的纱縠和食肆生意在她看来只是小打小闹,每月获益很多,却也没有继续做大的想法。
经营只为生活,她要养儿育女,没有那麽多精力放在生意上。
不过现在不一样,他们全家从眉州搬到京城,孩子们也都大了,完全可以在汴京重新开始。
她准备借二嫂杨夫人的东风在京城开铺子,虽说家里的财政大权掌握在她手里,但是这种事情还是要得简单和家里人说一下。
一句话:开会!
很快,一家人便整整齐齐的出现在房间里。
会议主题:如何在京城立足。
居京城大不易,这个议题放在绝大部分家庭里都会很沉重,但是很幸运,苏家在那不怎麽沉重的小部分里。
苏景殊:骄傲的挺起胸脯。jpg
要问他穿越以来最意外的是什麽,答案:不是家里有“三苏”,而是穿越自带金手指。
他上辈子看过很多假如穿越会怎样的问题,大部分回答都是拒绝,拒绝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科技,二是饮食。
天冷没暖气天热没空调,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飞机火车,後世随处可见的水果蔬菜都没有培育出来,要是不小心穿到史前甚至连口热乎的饭都吃不到,烤个火都得拿木头现钻。
这能习惯?
肯定不行啊!
不过网友们吐槽只是口嗨,没有人会把口嗨当真,包括苏景殊自己。
谁能想到世上真的有穿越?
吐槽的时候各种不接受,真穿越了受不了也得受着。
北宋的百姓一般一日两餐,早饭和晚饭正常吃,午饭随便吃点垫一下,小孩儿不抗饿可以一日多餐,长大了之後还闹着一天三顿饭,大概率会得到一句“家里啥条件啊一天吃三顿?我看你像顿饭!”
这年头只有达官贵族才会一日三餐,而且人家家里有厨子,不需要在外面解决吃饭。
纵观街上的摊贩食店,要麽卖早点要麽卖晚饭要麽卖早点加晚饭,正经卖午饭的几乎没有,除了那些日夜不休的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