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工作,主要负责人依旧是孟志林。除开对张硕完成电力输出系统工作的质疑外,孟志林确实是很有能力的,他有个率队完成高端研究的经验。
比如,高端战斗机。
比如,引力飞行装置。
这方面的工作,他非常有经验,也很有能力。
上一次的事情以后,孟志林对张硕可以说是‘心服口服’,有好多研究的工作,都要找张硕询问一下才能确定下来。
张硕也知道上次的事情,他根本就没有在意,因为结果已经摆在眼前,系统设计上就是没有问题。
质疑又怎么样?不质疑又怎么样?
这反倒使更多人信服。
张硕并不需要插手方方面面的工作,研究上的好多事务,孟志林就能做的很好了,他主要负责整体的把控。
只要整体没有问题,有一小细节上的问题也没关系。
当赵老师一行人再来到基地的时候,孟志林和张硕一起给出了第一次试飞时间,“半个月差不多了。”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再过两个星期,所有的测试就已经结束,只要没有现大的问题,就可以进行试飞实验。”
赵老师顿时非常期待,但嘴上还是说着,“不出问题最重要、稳定最重要!”
“时间上拖一点儿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能够正常升空,整体上达到测试的预期……”
“乌拉乌拉~~~”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大体就是强调度不重要,稳定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孟志林直扯嘴角。
张硕用手抓了抓头皮,也感觉没什么耐心。
引力飞行器的研究被这么多高层老师关注,每个老师都非常期待第一次试飞。
这可是氢弹电池和引力技术结合在一起制造的飞行器。
第一次试飞的意义非常重大,必定会引起众多的关注,他们这才感到很大的压力。
时间压力,关注压力。
结果说什么‘不在乎时间长短’?
开玩笑!
赵老师强调了一下工作,就和张硕一起去了实验间,孟志林也陪同不断说起各项测试工作。
包括引力设备的测试。
包括各部分配套技术,电子控制系统的测试。
等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偶性应急体系’测试。
‘偶性应急体系’,也就是生什么突然性的情况,会让飞行器应急式的下落。
应急式的下落,并不是全部下落。
飞行器实在太重了,重到降落伞根本拖拽不了,而最重的部分是引力设备,尤其是装有媒介材料,也是引力生主体的大圆环,总重量过6o吨。
当生应急性问题时,地面就可以控制引力装置和氢弹电池部分脱离。
氢弹电池是最核心的,分离后会在电动机扇叶推力带动下,和引力装置远远的分开。
然后,下方的电动机会释放最高性能向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