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的视野也非常好,能够看到引力飞行器的全貌。
在众多的关注中,孟志林接到信号出了‘起飞’指令。
“倒计时……”
“1o、9、8……”
“2、1!”
“开始!”
张建新右手持着拉杆向下一用力,屏幕左侧出现在为引力装置联通的绿色标识。
同时,也显示出了飞行器上安装的各个动力装置。
各个动力装置初始都是以最低在运转,即便是飞行器升空以后,也不会有哪个动力装置关闭,而是一直保持运转状态。
张建新等人的控制,主要就是针对动力装置的功率。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比如,下方电动机增大功率,就会让飞行器加升空。
比如,左侧电动机增大功率,就可以让飞行器朝着右侧横向加。
现在飞行器还没有自主调节的功能,也就是在空中并不会旋转,也不能够旋转着升空,主要还是受到外形的限制,否则升空的过程就会更加灵活。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综合性能测试本身已经给人带来很大的震撼了。
和上一次起降测试不同,飞行器在脱离支架以后,并不是缓缓的升空,而是突然性加升空,,很快就到了百米的高空。
百米听起来不低,但因为飞行器很庞大,给人的感觉似乎才刚刚升空而已。
在升到百米以后,飞行器同时开启了下方和边侧的电动机,两个反向扇叶的带动下,飞行器迅斜插云霄。
“加了!”
“不再是垂直升空,而像是飞机一样,倾斜着冲过去了……”
“加度好像很快啊,感觉一眨眼就变小了……”
“还在抬头、还在上升,多高了?”
“七百米!”
“还在上升,是要升到云层吗?”
在一群人的讨论中,飞行器慢慢变成了小黑点,但并没有完全脱离地面的视线。
在达到云层下方时,飞行器就被控制不再上升,而是横向加飞行,并围着研究基地转了大圆圈,最后再朝着广场方向加下落。
“好像掉下来了……”
“感觉和飞机的降落差不多啊!”
“这可不一样!”
“飞机是必须要那样降落,这个大家伙用的是引力技术,最好是垂直升降才安全。”
“斜侧加下降,也是测试的一环吧?”
在众多的惊呼声中,坐在操作台前的张建新表情严肃,他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也知道了进入到最后阶段,同样也是最容易出问题、最的危险的阶段。
斜侧加下落!
引力飞行器不是飞机,再加上外形的限制,斜侧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只是空气的阻力已经是不小的问题。
虽然度还不是很快,但引力飞行器的外形受到的阻力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