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厂和冶炼行业不一样,它的生产比较集中,主要的机器早期也就只有纺纱机和织布机两种。摊子不用太大。
“现在的珍妮纺纱机有十六个锭子,我以前看过你传过的资料,珍妮纺纱机在西方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只有八个锭子,后来又很快发展成十六个锭子,三十二个锭子……”
这些袁淼也有印象。珍妮纺纱机在蒸汽机出现之后很快就变成三十二个锭子,后期更是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个锭子。纺线速度的大大增强了,这也使得当时西方纺织行业高速发展起来。
“这里现在一台纺纱机一次还只能一根线,我们的珍妮纺纱机一次可以纺十六根线……你去看看,三十二锭子,以及更多锭子的纺纱机是什么样的?如果制造并不复杂的话,棉纺厂第一批纺纱机就可以考虑使用这些纺纱机……”
十六个锭子纺纱机已经是碾压这里的纺纱机,三十二个锭子以及更多,那就是降维打击。
“好!”袁淼想到了上次的交流会。她们想秃了头,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的事情,专家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做了。
纺织行业和冶炼行业大同小异,我国这方面的人才绝对不少。专业的事情,还是要找专业的人解决。
“爸爸那边有消息了吗?”
谢云溪摇头。
袁淼已经知道袁博文拿下湖州的事情,但她的心依旧悬着。战场上的事情千变万化,太难以预测了。
她还想跟袁博文谈一谈岭南关家的事情。
“淮安呢?”
谢云溪把袁淮安抱过来。可惜袁淼依旧看不到,她要了一张袁淮安吃手的照片后,结束了这次的沟通。
第二天,袁淼就去找到王振声了。
“纺织行业的专家?你想找他们干什么?”王振声有些好奇。
袁淼笑着说:“我去年给我爸妈那边买了几台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这两种机器用得很好。现在,他们想改进这两种机器,我对这方面并不了解,所以,我想找几位专家咨询一下。”
王振声想到叶家振前段时间组织的交流会,那场交流会就是给袁博文夫妇帮忙的。他估计袁淼是受了这个的启发。
隔行如隔山,跨行涉足另一个专业,没有一定的时间学习和了解,短时间想要弄懂够呛。
“我帮你问问吧。”王振声没有马上答应。
袁淼笑容不减:“谢谢王所长。”
她知道王振声肯定要往上面汇报,这件事情不通过上面,她也解决不了。
纺织行业有哪些精通纺织机的专家,她都不知道。即便是知道了,她给人家发函,人家也多半不会来。即便是她找上门,也不一定能见到人。
但上面出面,那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个电话,都比她跑断了腿强多了。
袁淼离开后,王振声就给陈博川打了个电话。
陈博川听完后就笑了:“袁博文夫妇这是准备走工业化道路啊!”
“工业化道路?”王振声愣了愣。
“是啊,他们先是提升和改进了那边冶铁工坊的技术,现在又准备发展纺织行业了,这跟西方工业化发展的路径如出一辙。”
王振声明白了,感慨说:“这两口子挺能折腾啊!”
陈博川笑了笑。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封建王朝占了大半,一直都是农业化社会,但最后却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轻易轰开了国门。
工业化社会对上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王朝,确实优势不小。袁博文夫妇这是吸取了我们的经验教训,准备在另一个世界反其道行之了。
“那这件事情……怎么办?”王振声又问。
“孟主任前几天就说了,袁博文夫妇也是我们的人,他们在异世界站稳脚跟,对我们也有好处。你给纺织协会打个电话吧,让他们帮个忙。”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是西方工业化发展历史上重要的发明,是手工业作坊走向现代化工厂开始。它的出现绝对会对袁博文夫妇那边的小作坊作业形成近乎毁灭似的打击。但是在这里却是已经快淘汰的东西。
第二天,袁淼就接到了王振声的电话,纺织行业协会同意帮袁淼发函,邀请业内相关专家,参加这次针对纺织机改革的交流会。
袁淼大喜。这天亲自跑了一趟纺织行业协会。邀请函发出去后,她就让沈若君开始准备了。
很快就到了交流会举行的这天,袁淼早早就到了会场。
第149章疯癫
很快就到了交流会举行的这天,袁淼早早就到了会场。
来的专家不少,几乎都对纺织行业的历史了如指掌。虽然现在许多厂家已经进入智能化生产阶段,但是个性化定制在高端市场上也占有一定份额。从事这些的专家有个别依旧延续着手工作业的传统,对传统纺织机等有独到的见解。
袁淼受益匪浅,交流会结束后,她在门口站了许久,送走了到会的各位专家。又匆匆来到了洗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