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炼钢呢,”陈莹将鼓风机交给老师,叹道,“我正要找你呢,咱们学校也要炼钢了,每个院系都要组织人手。工业经济系总共还不到两百人,这次你们大一新生也要参与进来。”
叶满枝想了想,问:“陈老师,咱们系里有会炼钢的学生吗?”
“你们班那个陈特冶不是当过炉长嘛?”
“炉长只是组织调配人手的,真正炼钢还需要技术人才,要是小高炉的技术不达标,钢铁杂质太多,即使炼出来也用不了。”
吴峥嵘去光明街的小高炉检查过,张勤简带人炼出来的钢铁有一部分能用,但并不适合656厂的生产需要。
陈莹正为炼钢犯愁,今年大三的学生要去企业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非常紧张。
“但各院系都已经行动起来了,咱们工业经济系总不能落于人后。”
叶满枝也不想炼钢,连本专业的课程都没掌握呢,她哪会炼钢啊!
她拉了把椅子坐到对面,踌躇良久后,建议道:“要是每个院系都自己建高炉,咱学校里会被高炉挤满吧?咱们系的规模不大,不如联合其他专业一起干,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呗。”
陈莹被她逗笑,“你看哪个院系是有钱的?大多数都只能出力。”
“那不一定啊!咱们的技术课上不是做了不少东西嘛,那些作业总不能交上去就堆到仓库里吧?”叶满枝往她刚交给老师的鼓风机上指了指,“可以把这些作业卖了换点现金或者焦炭,到时候咱们工业经济系出钱,让其他专业出力呗。”
第97章
叶满枝回班里转达了参与炼钢的消息,当即便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
尤其是男生们,全被陈特冶传染成了炼钢脑。
听说自己也能参与炼钢,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连夜写了十几张表决心的大字报。
见状,叶满枝暗暗在心里佩服陈莹有先见之明。
按照陈莹的意思,为炼钢提供资金支持的想法挺好,但部分同学对炼钢很有热情,未必理解这种只出钱不出力的做法。
她们要是擅自帮大家做了决定,兴许还要落人埋怨。
叶满枝望一眼热情高涨的男同学们,默默告诫自己,要注意改变工作方法。
学校跟单位不一样。
在街道办的时候,她只需要跟老张商量一下就能拍板了,其他人都是负责执行的。
她当小喽啰那会儿,也很少对穆主任和老张的决定提什么反对意见。
但学生干部不是真的干部,她不能擅自替同学们做决定。
“叶班长,我给你安排个副炉长的职务怎么样?”陈特冶拿着本子走过来问。
“副炉长不是大三的黄志强吗?”
“咱们三个专业一起炼钢,总共将近五百人,只建一个小高炉太少了,我建议先搞两个高炉。”
陈莹将另两个人少的专业拉来一起炼钢了,两个专业名字都挺长,一个是“机器制造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另一个是“动力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
叶满枝笑道:“咱们三个专业虽然有五百人,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炼钢的。当初你去市里炼钢,不也是被抽调过去的嘛。炼钢不是小事,你还是挑选一些精兵强将吧。”
“叶班长,”陈特冶瞅她一眼说,“你毕竟是咱班的班长,甭管会不会炼钢,班长冲在前面能给其他同学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你要是不参与,其他同学那里,我也不好动员。”
叶满枝好脾气地点头,“那行,你帮我报个名吧,我跟大家一起行动。”
“对嘛,领导干部就是要冲在前面。”
叶满枝见他在本子上记了自己的名字,又问:“建两个小高炉,需要不少钱吧?系里给咱们拨了多少款子啊?”
“没拨款,系主任帮咱们联系了一个砖厂,可以去那里拉砖。其他东西需要咱们自行筹备,”陈特冶语气轻松道,“我跟市里的小高炉联系过了,可以把他们那边多余的材料和设备,借给咱们用用,除了焦炭,其他的东西都好说。”
叶满枝暗道,陈铁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两三天就把建高炉的筹备工作做好了。
“但小高炉要24小时不停工,焦炭的消耗量不是小数目吧?”
陈特冶自信地笑笑,眉毛上的痦子都快飞出来了。
“动力工程系刚刚开办了一个焦炭厂,大家都是一个学校的,可以先跟他们赊点焦炭。”
叶满枝觉得这事不靠谱,借了焦炭以后,他们用什么还?
这就跟穷亲戚打秋风似的,明显是有借无还的买卖,人家又不是冤大头,凭什么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