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于海一时也无破解之法。
良久,他闭上眼,“……就依小将军所言。”
且等着,等他们回了中州,寻上靠山,定要狠狠掺这群人一本,不叫他们丢官罢职不罢休。
是日晌午,大量粮食进城。官府加设粥棚。
是日下午,官府贴榜收购蝗虫,活捉十只蝗虫一文钱。一次焚烧大量蝗虫者,赏一两银。
榜文一出,死气沉沉的隆西焕发出一丝生机。
第123章
荒凉的土地上踏上一只小脚丫,五岁的孩童撅着屁股在地里扣挖,少顷摸出一个蝗虫,小心装进特瓦罐里,忍不住对旁边妇人露出一个笑,“阿娘,我抓了十个蝗虫了,可以换一文钱。”
妇人爱怜的揉揉儿子的小脑袋,夸奖他,她今日也捉了二十只,算一算,他们母子能换三文钱了。
忽然,妇人身前投下一片阴影,稚童也吓坏了,瑟瑟发抖的挡在母亲身前,却被母亲搂住,妇人忍痛将今日寻的蝗虫交出去。
“干什么!”一声厉喝传来,两个手绑蓝带的男人大步而来,妇人身前的男人骂了一句粗话,匆匆跑了。
蓝带男人安抚妇人,“莫怕,现在太平盛世,没有那种吃人的事。”
妇人感激不已,带着儿子快步走出一里地,又忍不住回望,自然是什么也瞧不见了,但心头却莫名踏实。
她抬头看了一眼天,没有飞蝗过境,而是一片朗朗青天,这日子还是有奔头的。
日头升到最高,一群汉子扛着大布袋在刺史府跟前一搁,扯开袋子,竟然都是烧焦的蝗虫尸体,书吏进府请示,随后一名中年男子而出,看过之后,问领头汉子:“铜板还是碎银?”
几个汉子异口同声,“铜板。”这样他们才好分钱。
一只蝗虫任人捏揉搓扁,一群蝗虫却能遮天蔽日。
同理,一个人会被肆意欺负,十个人也被欺负,但一百个人,一千个人呢。
若非蝗灾时期的蝗虫有毒,人不能食,否则吃也能给蝗虫吃到怕。
然,人不能食,鸡鸭却可。
鸭子体内某种酶,可分解群蝗的苯乙腈,大自然之神奇,万物相生相克不外如是。
哪怕到了现代,蝗虫初期也多是生物治蝗。只蝗虫成势,就挡不住了。
如今隆西和青州经过一次飞蝗过境,孟跃现下要掐死蝗虫卷土重来的势头,将危害控制到最小。
十个蝗虫一文钱,既给灾民活命的机会,又令其劳,不致生事。
孟跃从青壮从挑选一部分人,予蓝带,每日十文工钱,巡视各地,解朝廷人手短缺之境,又安灾地之乱。
每逢灾祸,老弱幼首当其冲,此举分化青壮,最大限度保全弱者。
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小鸡小鸭送入隆西和青州。等鸡鸭长肥,正好宰了煲汤,给灾民们添荤腥。
孟跃一条一条明令颁布下去,如臂挥使,未有阻隔。
又数日,隆部来使,竟是达木的儿子,代表隆部向隆西送来大量金银,解灾地短缺,修双方友好。
隆西青州两地的消息传回京都,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更多的还是不敢置信。
户部只拨了两成银,远解不了灾地之困。
但现下不是思索此事时候,金銮殿上,奉宁帝高坐上首,俯视众人,“如今隆西和青州灾情减缓,灾民得以安置,朕也松了口气。”
众臣齐声礼道:“陛下爱民如子,天佑瑞朝,百姓之福,瑞朝之福。”
奉宁帝神情温和:“朕既然坐了这个位置,总要担其事。”他略过此事,又谈其他。
百官摸不着头脑,直到快散朝时,奉宁帝忽而道,“朕记得三日前工部以修路名义向户部要钱,户部给批了。”
轻飘飘的一段话,工部尚书头皮一紧,户部尚书当即冷汗下来了,张着嘴欲言又止,“……陛下,此事…此事工部提前半年就申请了…”
奉宁帝点点头,大步离去,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同时松了口气。
司农卿瞥他们一眼,越人远去。想当年户部尚书也是才华横溢之人,然而几十年官场浸淫,富贵荣华迷了眼,早不见当年初心。
只是不想户部尚书蠢钝若此,竟敢在当下这个口子生事,明摆着挑衅陛下。
司农卿微微蹙眉,有些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