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时辰的传播发酵,元盛的丑闻早已传得人尽皆知。
不仅桃源村,其他村的村民也都有所耳闻,一个个跑来桃源村看热闹。
“让我看看与人无媒苟合还要祸害好人家姑娘的混账长什么样。”
元盛又惊又怒,缩头乌龟一样躲在家里,生怕被人逮到,成为众矢之的。
得知朱氏去杜家找杜青棠的麻烦,元盛翘首以盼,结果她很快就灰溜溜地回来了。
问及缘由,朱氏摔了烧火棍:“那死丫头不知发什么疯,居然敢提刀砍我。”
元盛咬牙切齿:“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待我明日再报此仇!”
朱氏和元平对元盛马首是瞻,只好暂时作罢。
今早天未亮,元盛便离家前往私塾。
不待他去找杜青棠算账,他的同窗——关系不好,积怨甚深的那种找上来:“元盛啊元盛,真没想到你竟然是这种人。”
李家私塾有住在桃源村附近的同窗,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将元盛之事宣扬开来,如今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一刻,元盛只觉天塌地陷。
他无法忍受同窗异样的目光,以身体不适为由向李先生告假。
李先生看着他欲言又止,最终化为一声叹息,显然失望至极:“这样也好,还望你尽快处理好私事,莫要越陷越深。”
元盛臊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李先生还说:“昨日县令大人派人前来,让为师转告你,两月后的文会不必去了。”
元盛大惊失色:“为何?”
清苑县每年都会举办一场文会,主办人通常是县令大人。
全县上下的读书人都以收到文会的请柬为荣,他们为了一封请柬打破脑袋,只为在文会上有一席之地。
除了清苑书院的学生,唯有李家私塾的学生可以全体出席文会。
早在今年中旬,元盛就在为文会做准备,只为一鸣惊人,得到县令大人的另眼相待。
结果现在告诉他,县令大人亲自下令,不允许他参加文会。
这一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让元盛两耳失聪眼前发黑。
李先生坦言道:“君子当洁身自好,你的所作所为实在太过恶劣,连县令大人都有所耳闻。”
元盛不知道他是怎么离开的李家私塾,刚回到桃源村,就看到杜青棠从刘童生家出来。
他来不及思考本该在私塾的杜青棠为何还在村里,身体快过大脑,暴喝一声:“杜青棠!”
只要杜青棠承认她对自己的陷害,便可瞬间扭转风向,他恢复往日的美名,令县令大人改观,许他参加文会的资格。
如若不然,他不介意将杜青棠的秘密广而宣之。
谁料杜青棠充耳不闻,嚣张的态度让元盛恼怒不已,化怒火为动力,打算给她点颜色瞧瞧。
然后他就被杜青棠一脚踹中膝弯,先是下跪,然后又来了个五体投地。
“杜青棠,你敢打我?!”元盛很是难以置信。
看他这副暴跳如雷的模样,杜青棠就猜到她的安排奏效了。
其实她也没做什么,只是收买了一个小乞丐,让他在县令路过时大声道出元盛的“光辉事迹”而已。
“打你就打你,难道还要挑时间?”杜青棠居高临下地看他,目露嫌恶,“你若再来烦我,我就把你给李薇写情诗的事情告诉李先生。”
元盛如遭雷击,话不过脑脱口而出:“你、你怎么知道?”
当然是因为前世。
元盛这个混球不仅流连青楼楚馆,还喜欢卖弄文采,诱骗良家女子,李先生的女儿李薇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世,元盛凭一首情诗赢得李薇的芳心,后来李薇到了说亲的年纪,不肯嫁给李先生看好的青年俊才,死活要嫁给元盛。
而彼时的元盛早在参加府试时勾搭上了保定府通判的嫡女,哪里愿意娶一个教书先生的女儿。
李薇无法承受情郎移情别恋的打击,当夜悬梁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