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恭维过后,杜青棠仗着脚程快,将拖着板车的陈叔和包叔远远甩在身后。
陈叔感慨:“我就不明白了,元氏怎么能生出棠哥儿这么有出息的孩子?”
包叔耸肩:“我哪晓得,估计是把一辈子的运气都用在这上头了。”
陈叔意味深长道:“希望棠哥儿别学她表哥不做人,偏要做鬼。”
“应该不会吧?”包叔随口说了句,“他们不是都好奇棠哥儿这些天为啥不去私塾吗?回头咱俩可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能考上清苑书院,咱们桃源村所有人都面上有光呢。。。。。。”
杜青棠来到刘家,她迫切地想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刘童生。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她十分感激刘童生这几日毫不藏私的教导之恩。
“胡阿婆,这是我在城里买的两斤肉和两只猪蹄,今早刚杀的猪,正新鲜着,中午做了给家里人尝尝。”
胡氏哪里肯要,再三推拒:“不行不行,我哪能要你的东西,你自己带回去吃。”
杜青棠态度坚决:“若不是刘阿公,我怕是无法考入书院,更无法顺利免去束脩。”
胡氏看着面前白花花的猪肉和猪蹄,再看杜青棠,眼神慈爱:“你这孩子。。。。。。行吧,那我就收下了。”
杜青棠面色缓和:“我去找刘阿公。”
“去吧去吧。”胡氏瞅了眼杜青棠清瘦的背影,低声咕哝,“知恩图报,是个好孩子,不像她那个表哥,读书还行,做人嘛。。。。。。烂得很!”
正屋里,杜青棠笔直站立,向着刘童生深深作了一揖。
“考上了?”
“是。”
“很好。”刘童生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好好读书,就算不科举入仕,日后也能凭肚里的墨水丰衣足食。”
杜青棠应是:“学生谨遵先生教诲。”
“先生”二字出口,刘童生托着烟杆的手指一颤。
多么动听的称谓。
可惜从未有人如此称呼过他。
“你若无事,且回去吧。”
“是。”
杜青棠回到杜家,告诉杜家人她已经考入清苑书院。
“棠哥儿真厉害,爹泉下有知一定很高兴。”
“所以明年不用交束脩了?真是太好了,这样一来棠哥儿你就不必再看舅舅舅母的脸色了!”
四个姑娘叽叽喳喳,满脸激动,眼睛也亮晶晶的。
元氏不在,杜青棠也不管她,取出竹篓最底下的猪肉猪蹄和猪下水。
“哇——”杜七丫惊呼,“好多肉!”
其他三个姑娘也惊呆了。
“怎么买这么多肉?”
“这得花多少钱。”
“猪肉红烧,猪蹄做汤,猪下水做卤味。”杜青棠把肉放去灶房,“书院奖励每人二两银子,还剩不少。”
经过几天的相处,姑娘们都意识到杜青棠的说一不二,并无抵触心理,反而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