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巴拉巴拉介绍了赵桂林的情况,其他领导却喝水的喝水,放空的放空,没人接他的话茬。
滨江第一食品厂的厂长是副处级干部,副厂长是正科级干部。
而赵桂林是化轻工业处,综合三科的科长,已经在正科的位置上好几年了。
同样是正科,从省厅平调到直属企业当副厂长,相当于不升反降。
孙处长整理着手上的资料,心里也在不断权衡着。
赵桂林虽然在上次竞争副处长的时候失利了,但他本身能力不错,没什么大毛病,上次完全是被手下人的举报信扯了后腿。
让他去食品厂当副厂长,真不至于。
不过,食品厂最近的情况确实不太乐观,如果领导想安排一个能力强的同志去食品厂搞重建工作,也还算合理。
就是可惜了赵桂林。
孙处长抬头,目光快速扫过对面的李厅和夏厅。
赵桂林是由夏竹筠一手提拔上来的干将。
这次组织部门推荐的名单中有赵桂林,而且暂时推荐到了省皮革工业公司。
他们通常会为每个岗位推荐2-3名候选人。
而省皮革工业公司的另一名候选人,是直属企业处的郭凯。
郭凯是李厅的老部下。
一旦赵桂林被安排去第一食品厂当副厂长,那之后为皮革工业公司选人时,赵桂林就直接出局了。
他又往夏竹筠身上瞟了一眼,赵桂林是她的人,夏厅总要为自己人说说话吧。
夏竹筠放下茶杯,轻描淡写道:“既然李厅推荐了人选,那我也推荐一个吧。”
孙处长心里苦笑,这位不会有样学样,推荐郭凯吧?
夏竹筠只当没看见众人的微妙表情,平静道:“我想推荐办公室的叶满枝同志。”
第143章
夏竹筠推荐的人选,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罗厅长问:“叶满枝同志是你的秘书吧?”
“对,”夏竹筠笑道,“我这次也算是举贤不避亲了。小叶是省大工业经济系的高材生,毕业分配到咱们工业厅的时候,被我点名要去了化轻工业处,我对她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李副厅长说:“我记得叶满枝这个女同志还不到三十岁,之前也没在领导岗位上任职过,这么快就将其提拔到第一食品厂副厂长的位置上,是不是太草率了?小叶工作表现是不错,但我不建议揠苗助长。”
孙处长不想掺和两位领导的交锋,但他作为人事处长,在有关年轻干部的问题上,还是要解释一二的。
“咱们厅里有九名青年后备干部,其中包括咱们都知道的,罗厅的秘书蒋峰同志,也包括叶满枝同志。叶满枝同志曾是滨江市正阳区委育苗储备的青年女干部,”
尽管人年轻,但她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不同,提拔副科已经好几年了。
夏竹筠接着他的话说:“叶满枝同志曾是正阳区某街道的副主任,大学期间兼任过省大系办机械厂的副厂长,基层工作经验是很丰富的。第一食品厂刚经历过一场伤痛,广大职工和家属的情绪需要安抚,领导班子里也需要一位能尽快上手参与工作的副厂长。要说专业对口,叶满枝比赵桂林更对口,她在化轻工业处时,一直是分管食品工业的。”
工业厅里的副科级干部一抓一大把,连正科级的都不在少数。
如果只看职级和任职年限的话,厅里有很多人都能去食品厂当副厂长。
但是,食品厂的副厂长是实职正科,要参与工厂的经营管理。
厅机关里,除了重工业处和化轻工业处设有科室,有几个科长,其他处室的干部都是非实职正科和副科,很多人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
与其他人相比,叶满枝的年龄是她的短板,可丰富的基层经验却是她的优势。
大家沉默寻思她推荐的人选时,夏竹筠将目光投向孙处长。
“我记得第一食品厂的领导班子里似乎是没有女同志的吧?”
“总工程师是女同志。”孙处长说。
夏竹筠点点头,“也就是说,一正四副,五个厂长里并没有女同志。咱们这个会议室里,只有我一位女同志,这番话由我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女同志在工作中有自身优势,情感细腻,亲和力、共情能力都比较强,某些工作由女同志出面,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食品厂女职工的占比不算少,我觉得厅党委可以考虑给第一食品厂的班子里安排一位女干部。”
很多工厂的领导班子几乎全是男同志,尤其是重工单位,女同志大多在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任职。
她春节前去几个基层单位慰问,与厂领导班子合影时,很多时候画面里只有她一个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