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人纷纷侧目:来了个人傻钱多的。
除此之外,另有一件营生也热火。
便是在《弘治杂报》上连载的《金瓶梅》。
如今,已经连载到了第47回——
——苗青贪财害主,西门枉法受赃
张宛和赵鸣原以为大明是没有报纸的,没想到却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中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专门用于传知朝政文书和政治情报。
最初是内部传抄,后张贴于宫门,也算是新闻发布了。
唐朝的《开元杂报》,就是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还是雕版印刷。
明代则设立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发行。
但若说是民间的报纸,就得算咱们这《弘治杂报》了。
本来,张宛觉得:“我看《明报》就挺好,要么《大明报》?”
一目了然。
只是他们也不是想做官方报刊,且又要登一些……的内容。
所以还是低调点比较好,就简单取了这个名字。
为了尽快打开市场,不得不搞些营销手段。
发了几期之后,他们就开始在报纸上连载《金瓶梅》。
不过,他们也不是剽窃,署名照旧还是“兰陵笑笑生”。
“你自己不署真名,几百年来大家众说纷纭,也没讨论出个结果,这也没法子啊。”
果然,十多期下来,当真是洛阳纸贵,传抄甚广。
这事汪直并不知情,本来想来请示、是不是该有所关注。
可见陛下桌上也摆了一份,他也就不说什么了。
为什么选《金瓶梅》,不是他们趣味
此时,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已经成书。
而吴承恩,五年后就要出生了。
你现在连载了《西游记》,你让人家写什么。
《金瓶梅》,怪就怪你作者不署真名。
本来《金瓶梅》在京城销量就不错,主要也是没有别的对手。
据说很多官员都在追连载,就是不好意思当众讨论而已。
毕竟,这书中的主角西门庆是个什么人啊?
官僚、恶霸、富商
书中描绘的是个什么样的背景社会呢?
擅权专政的太师,地方官僚恶霸,市井地痞。
自然,这说的是宋朝,绝不是咱们大明。
如今,这几千个举子从全国各地奔赴京城。
他们都可是读书人,而且是读书人中的翘楚。
文化人能不识货,立刻就被这奇书所折服,那个销量啊……简直了……
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他们那可是正经来考科举找工作的,不是来游山玩水看花边新闻的。
《金瓶梅》要看,会试也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