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到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等。
所谓木骨都束,大概是非洲索马里一带,说不定还见到黑人了。
几人到了一处别院安顿下来了。
赵小照喊了人过来说:“这几封书信,送到苏州府吴县吴趋里,给一个叫唐申的。”
这是唐伯虎让他转交给弟弟的书信,他差点儿都把这事给忘了。
“老爸的电报什么时候能真的用起来,这效率也是醉了。”
第96章晕船赵小照是个旱鸭子
要说,虽然这几十年来大明海禁,所谓片板不许入海,但私下走私贸易也是屡禁不止。
毕竟,大海它也没有盖子。
对于他们来说,巴不得朝廷永远海禁下去。
物以稀为贵,干的就是这杀头的买卖。
——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明朝中后期沿海的倭寇,不少都是自己人当的海盗。
在大明和日本或者东南亚之间穿梭往返、赚的盆满钵满。
不管是海盗还是搞走私,都得有武力,他们的装备倒也不容小觑。要人有人、要枪有枪、要炮有炮。
只是为了防止海寇而海禁,这不是因噎废食么。
——因为不想你赚钱,所以大家都别赚了?
次日,钱家嫂子来见了钱锦。
“总算是回来了,放心、他们虽在气头上,过个一年半载的就好了。”
“这些地方官没有欺负咱们家吧。”
“没有,都知道你有皇后撑腰,他顾选算个什么东西。”
钱嫂子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遍地都是,回头再给你找个好的。”
钱锦:……
“这两位是?”
“哦,这是一个朋友家的两位少爷,顺路便同行了。”
钱嫂子点点头,小孩子她也没在意。
“听说你还要去福建?那穷乡僻壤、山高路远的,去那里做什么?”
钱锦不敢说去给皇后办事,只用三两句话敷衍了过去。
之后两人又聊起钱家最近有一桩大生意,是八百匹棉布运往广州。
“广州要那么多棉布做什么?”
广州也不缺棉布,何况这千里迢迢运过去。
“如今,虽说各地的织业都起来了,冀州的紫花布、贵州土布、浙江乌镇布都不错,但也都不及咱们松江布的品质。”
别说达官贵人了,就连皇帝的衣裳,也是松江三梭布。
这一点赵小照可以作证。
就是张宛矫情地说:“许久不穿聚酯纤维的衣服了,还真有点儿想它。”
“他们也不是自己穿,而是卖到南洋。”
丝绸瓷器那是大宗的买卖,不是他们普通商户所能染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