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在场的都等着吃饭了。
不料皇后突然停住了,对着面前一个用红布盖住的大物件,又行了个礼。
这东西一直就摆着,她们进来的时候也奇怪,不知道是什么?就是不好开口问罢了。
“天子亲耕、王后亲蚕,是为了鼓励国人勤于纺织。”
张宛清了清嗓子,“今日在座的各位,都会纺织,本宫身为皇后、母仪天下,也应当作为表率。”
说着,那块红布被取下,露出里面一个挺大的机器来。
既然大家都织过布,自然看出这是纺纱机。
不过和常见的纺车不太一样。
纺车古已有之,家庭纺车一般都是手摇脚踩,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二至三枚,最多五枚。
南宋的时候,也出现了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利用水力驱动的大纺车。
这种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在南方能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不过北方倒是推广的少了。
张宛说:“这是本宫发明的,张宛纺纱机。”
不是珍妮纺纱机了,这里的机器由她命名。
她介绍说:“这是垂直纺锭,这是滚筒,这是传送皮带,这是可移动的张力杆,各位走近一点、可以看得更清楚。”
说着,她一遍操作一遍说:“这种纺纱机,可以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一次能够纺出八根纱线,效率足足提高了八倍。”
“我们先……再……然后……最后,重复上述过程,就能将粗纱纺成细纱了。”
前些日子,赵鸣给她吭哧吭哧造这玩意儿的时候说:“工业的雏形,大多都是来源于纺织业。”
“因为纺织业重复的动作最大?”
“没错,只要能接上动能,利用机械完成零件的移动,就可以用机械替代人力了。”赵鸣说,“好了,你试一试,看行不行。”
毕竟,张宛可是真的不会纺纱。
她这双手,只会敲键盘,而且敲的特别好,噼里啪啦、十分有节奏韵律的美感。
可她现在是皇后了,作为天下女子的表率,总不能给她们当场表演敲键盘吧。
赵鸣说:“还是你这法子好。”
——我烧炉子,他们一个两个的说我不务正业,啊呸!
——现在你正正经经纺纱织布,而且是一个人纺八个人的纱,我就不信他们还能说你什么。
那不得把张宛夸的美美的。
“不好说,说不定他们对人不对事呢。”
张宛试了几次,一开始笨手笨脚的,后面渐渐是熟悉了,也算是像模像样了。
“就叫张宛纺纱机,推行全国。”
明朝的皇后不是只有姓氏,没有名字么。
这下好了,她的大名要响彻两京一十三省。
此时,就显出大家会纺纱的好处了。
虽然现在是十分严肃的场合,但皇后都亲自上来演示了,她们也都跃跃欲试。
“旁边还有两个,大家都可以亲自试一试。”
赵鸣画了图出来,做一个样子,别的找工匠照猫画虎就行了。
做这个纺车,总比敲枪管要容易吧。
各位织女叽叽喳喳:“确实好用。”
“皇后娘娘,您真是聪慧过人啊!”
亲蚕礼变成了大型纺纱机见面试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