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支持李宁,因为他是皇长子,更因为皇帝一看就不喜欢郭贵妃。
也有人支持李宥,嫡子就是嫡子,难道皇帝不册封皇后,大家就能闭着眼睛假装郭贵妃不是正室嫡妻吗?这可是德宗皇帝指的婚!
自然也有人想博一把大的,支持那个不太有存在感的二皇子李宽。
当年肃宗宠爱张皇后,甚至因为她的谗言赐死了儿子建宁王李倓,后来又在储位上有所犹豫,肃宗病重,张皇后发动宫变,欲改立越王李系,正是宦官李辅国力挽狂澜,杀死了张皇后和越王、兖王。
当晚肃宗就病逝了,很难说是不是被气死的。
但总之,代宗登基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份拥立之功,李辅国才敢对皇帝说那句名言,“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如此功劳与权柄,自然有人眼馋。
总之,下雨的那几天里,大臣们虽然没有上朝,但私底下也没闲着。于是等雨一停,朝堂上立刻就热闹了起来,三拨人吵成了一锅粥。
当然没有人提名雁来。
能想到她的人不会提,会提的人也想不到她。
但李纯就不太满意了。
关键人物都没有入局,算什么搅浑水?
不过这也不是难事。尽管这一两年来,朝堂上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总归还是宦官和朝臣互相对抗的局面,给宦官送礼走门路的事也并未断绝,李纯吩咐一声,就能找到开口的人。
然而,他这边还没安排下去,那边邓王李宁就先在端午节的宫宴上,一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222章他以为他是谁?!
李纯平时其实不太能想起自己的孩子们。
宫里的规矩,孩子出生之后,就会直接抱走,交给乳母养育。就连生母也难得一见,更不用说李纯这个生父了。
反正等孩子年纪到了,该出阁读书、该谈婚论嫁的时候,自然会有臣子上书的。
相较而言,反倒是已经出嫁的长女更自由一些,可以入宫请安。
但王太后如今住在兴庆宫,郭贵妃这个原本的嫡母又不是中宫皇后,彼此关系颇为尴尬,因此能不见就不见。
至于儿子们,都按照旧例住在宫外的十六王宅,无诏不得随意走动,除非有什么异动,比如之前遂王李宥去西市看天兵表演,才会有人报上来。
所以天家父子、父女,也多是宫宴的时候才能见到。
既然难得见一次,见到了自然要有所恩赏。
其实李纯这两年已经不怎么喜欢大肆操办节庆宴席了,一是天兵扫兴,二是花钱多。不过今年磕了药之后,他觉得自己又行了,生出逆反心,偏要大肆庆祝。
天兵他自觉已经不怕了,至于钱……
还得谢谢天兵,去年漕运查出来的官员,李纯都让他们罚了款,尽数充入内库,如今已不缺钱了。
这回的端午宫宴是李纯想开之后的第一场大宴,自然加倍铺张。
何况李纯最近正想用立储之事来搅浑水,他也想趁此机会,将几位年长的皇子拎出去展示一番。
展示自家孩子的方式,古今中外,大抵都是差不多的流程,先让孩子展示一番才艺,而后周围的捧哏们极力称赞,家长则板着脸历数错误,要孩子不许懈怠,日后更加努力。
今日也是如此。
于是等到酒过三巡,群臣献完了贺词和才艺,皇帝便命人端上用金盘盛着的角黍。
射角黍也是端午节的风俗之一,因角黍滑腻,不易射中,所以中者方能得食。虽是游戏,但也带有比试的性质,又不会显得太过正式,正适合李纯用来展示。
皇帝要展示儿子,群臣自然都很捧场,很快就让出了地方。
结果第一个被点名的皇长子李宁,站起身后却是对着李纯一拱手,惭愧道,“儿臣适有幽忧之病,恐无力引弓。”
一句话引得满堂哄然。
李纯更是大怒,既然是宫中游戏,用的弓自然都是特制的,连力气最小的宫人都能拉开,李宁一个十八岁的少年郎君,怎么可能开不了?
他正要开口呵斥,就见周围的臣子脸上表情古怪,不由一顿。
李纯虽然跟他的祖父德宗一样重视文教,也愿意优待文学之士,但本人的文学修养只能说是一般,对这种典故自然不如大臣们熟悉。
又将李宁那句话琢磨了一遍,他才琢磨出来,重点不在后半句,而在前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