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合理吗?”她问张云敏。
“原则上应该是不太合理的。”张云敏摊手,“不过现在原则在你手里。”
雁来一愣,而后便笑了起来,“所以,是我新官上任烧的火终于开始生效了?”
也对,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的哪一个是傻子?挑衅她的事可一可二,但若还要再三再四,真当她没有脾气吗?
“而且我听说,昨天诏书一发出去,政事堂几位宰相就亲自去礼部给家中女眷报了名。”张云敏又说。
连宰相都如此,其他人自是争相仿效,都想让自家人抓住这个机会,谁会想不开去反对?
雁来有些意外,她怎么没看出来几位宰相这么支持自己的新政策?
“据说是受了安邑相公的刺激。”张云敏压低声音,说了昨天发生的小插曲。玩家现在能够自由出入宫禁,自然能知道很多八卦消息。
“……李吉甫真是个妙人。”雁来感慨了一句。
不过如此一来,她的思绪倒是顺畅了很多,很快就想到,女官虽说是要掌权,但至少现在,她们分的仍然是宦官的权。
大唐之前就有过女官,朝臣们又不知道雁来全盘的计划,自然不会像她想的那么敏感。
这样也好。
先开个小口子,然后再一点点拓宽,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雁来托着下巴,微笑沉思良久,又吩咐殿外的内侍去将翰林学士请过来。
小宦官忙问,“不知殿下要宣哪一位?”
“全部。”
既然要统一考试,肯定要留出报名和复习的时间,最快也得一个月左右才能出结果。雁来本是打算自己再坚持一段时间,到时候让秘书省和翰林院一起上岗。
不过难得朝臣这么安分,雁来觉得也不是不能给一颗甜枣。
干脆今天就让翰林学士正式开始工作。
正好接下来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她也确实很需要助手。
翰林学士是兼职,或者说是头衔,只是定期在翰林院轮值,平时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雁来等了很久,人才到齐。
李纯自从心灰意冷之后,就不怎么喜欢见翰林学士了,等他中风,雁来上位,更是一次都没有召见过。从有这个职位以来,这还是翰林学士头一回受此冷遇,所以这会儿到了雁来面前,都有些紧张。
大唐、尤其是元和一朝的翰林学士,含金量还是很足的,在场这几位都在两唐书有传,其中李绛、崔群都官至宰相。
雁来的视线落在李绛身上。
虽然没有证据,但雁来觉得,李纯挑选近臣时,应该是考虑过颜值的。从已经致仕在家的杜佑,到如今的宰相之首李吉甫,再到白居易、李绛等人,无不是仪表出众、风采洒然。
不过雁来熟悉李绛,还是因为之前李纯想立储的时候,就是他劝皇帝先册封皇后。
雁来调侃过,这该不会是她们的卧底吧?没想到这还不到一年,他就成了她的下属,怎么不算是一种缘分呢?
看完了人,雁来又低头去翻手里的家状。
没错,今天的召见看起来是突发奇想,但雁来既然要用翰林院,自然是早就把这些人的履历都找出来看过了。
李绛也是个将“说话的艺术”这项技能点满的官员,因此很得李纯信任。
不过他的技能跟李吉甫还不一样,如果说李吉甫关注的是军国重事,劝说皇帝都是“晓之以理”,那李绛更在意的就是皇帝的个人德行,进言时也更多是“动之以情”。
所以史书上,他劝谏李纯的事迹最多,等他罢相之后,就很少再有宪宗虚心纳谏的记载了。
既能直言上谏,又能查缺补漏,雁来横看竖看,都觉得这就是个天选的大秘、特助的人选,合该来给自己打工。
她放下手中的文件,面色也变得和蔼了几分,也不寒暄,就直接宣布了翰林学士的工作调整。
翰林学士以后就不再是兼职,而是本官了,有品级、有官署的那种,工作范围自然也相应扩大,除了原本的草拟诏书、以备咨询之外,还要跟秘书省一起负责奏折的整理、分类以及上传下达。
这件事雁来虽然准备了很久,但事先一点风声都没透出去。几位翰林学士现在入宫值守就是走个流程,本来都有些心灰意冷了——见不到皇帝的翰林学士,还算什么天子近臣?
如今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虽然跟他们想的不一样,但总算是个好消息。
雁来满意点头,又说,“政务繁忙,你们尽快将原本的差事交接清楚,明日便开始上任吧。”
几人又是一愣。
按照现在的规矩,工作调整都会给一段时间的假期,依照官品和任职地点不同,假期的长短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