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是够热闹的。
不过也是,要不是国内有那么多卧龙凤雏,历史上回鹘也不会只剩下二三十年的好日子了,就分崩离析,彻底成为历史,只留下几个继承了“回鹘”之名的部落。
玩家的存在,大概稍微催化了一下这个过程,所以现在就已经乱起来了。
雁来想到这里,不由笑了起来,也不知道等那个安允合好不容易逃回回鹘,却发现已经有人先他一步到了,而且还彻底掌控住了国中的局势,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真是令人期待啊!
第212章最坏的情况出现了。
回鹘人也会修建城池。
虽然强调这个有些奇怪,但很多人对草原游牧民族的印象,确实就是住在毡帐里,骑马放牧,逐水草而居。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但除了放牧之外,回鹘人也从事商业贸易,这是在回鹘生活的大量粟特人带来的影响。
据考古结果,粟特人原本是生活在祁连山以北昭武城的月氏人,在被匈奴击破后,不得不迁徙到葱岭以西的河中之地,分散成数个绿洲国家,也就是汉人史书里所说的“昭武九姓”:康、安、曹、石、米、何、戊地、火寻、史。
粟特人是商业民族,因为先后被嚈哒、突厥和大唐统治,他们的足迹也就遍及这些国家所在的土地。
在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乃至宗教传播到各地,并将中国的丝绸和造纸技术传到西方的同时,粟特人也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琵琶行》里“曲罢曾教善才服”的曹善才,就是大唐著名琵琶演奏家,《李凭箜篌引》的李凭很有可能也是胡人,至于安禄山、史思明,就更是重量级了。
不过中原朝廷有自己的文化传承,所以外来文化也只能被改造并融入其中。
相对而言,粟特人对回鹘的影响就比大唐要深远得多。
不论是之前的祆教还是现在的摩尼教,在回鹘的信徒都很多,也都得到了可汗的大力支持,一度成为国教。所以跟吐蕃一样,回鹘的外来宗教与本土宗教也产生了激烈的斗争,甚至因此死了几位可汗。
而这其中,都少不了粟特人的推波助澜。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回鹘第二任可汗,英武可汗在仙娥河畔修筑了一座名叫“巴依巴里克”的城池——也就是汉语中的“富贵城”,作为粟特人和汉人的住所,方便在国内发展贸易。
第二年他向大唐求亲,迎娶宁国公主,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种打通商路的手段。
总之,回鹘牙帐虽然叫做“牙帐”,但其实也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城池。
尽管可汗不会一直住在这里,不在外领军作战的时候,也会在国中四处巡幸,与各地的部族会盟,联络感情,这里依旧聚居着大量的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奴隶。
当然,也不是每一任可汗都会出巡。
至少曷萨特勤登基两年,还没有出过牙帐。
但现在,他应该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就算是龟缩在城里也没有任何用处。
就像是雁来猜测的那样,回鹘虽然也有胜兵数十万,但并不会都驻守在牙帐,安允合等人带兵出征之后,这边就只剩下少数拱卫牙帐的王宫卫队了。
而众所周知,这种卫队的兵将多半由贵族子弟充任,是刷履历的不二之选,却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
大唐如此,吐蕃如此,回鹘还是如此。
所以当瓦莫斯带着他的两万大军班师回城时,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第一时间就夺取了对牙帐的掌控权。
和贸然出兵的安允合不同,在从阿尔斯口中听说了天兵的事之后,瓦莫斯就用心打听过天兵在大唐境内的种种传说,深刻了解到了那是一种多么不讲道理的存在。
大唐皇帝至今仍然放任他们到处乱跑而不去管,难道是因为不想管吗?
对于这场由回鹘主动开启的大战,瓦莫斯并不看好。
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他的脑海里就冒出来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比起入侵大唐,他眼前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于是他立刻就带兵返程,本意是想避开安允合的大军,免得对方以大相的身份对自己下令,拒绝起来麻烦。
却不知安允合根本没想过要找他。
更没想到,牙帐这边会空虚到这个地步。
此刻,终于狼狈地逃回王城之外,却被紧闭的城门所阻隔的安允合,也在后悔这一点。
他千算万算,什么都想好了,却没想到瓦莫斯居然打的是跟自己一样的主意,而且还跑在了他前面。他之前的所有辛苦谋划,竟都成全了别人,反而将自己陷入绝境。
等他弄清楚城里是什么人在做主,甚至看到出现在城墙上方的瓦莫斯时,更是恨得眼睛都要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