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晴不知道沈霁川给沈大嫂写了什么,只知道她把这封信给沈大嫂之后,没多久,沈大嫂就主动给面馆招了一个人。
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姐,人勤快爱干净,话也不多。
再加上她自己时不时地就请个假,去帮一下。
沈大哥就再没找过她,让她劝沈大嫂辞职。
不得不说,沈家的事还得沈家人自己出马不是?
夏可晴觉得沈霁川这一波做得特别好。
当然,沈大嫂能协调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主要还是因为她现在是店长。
夏可晴的分店筹备好了,沈大嫂直接就过去了。
作为店长,她的权限也是比较大的,工作时间比较有弹性,并不需要时刻都在店里守着。
在跟夏可晴说好之后,她就时不时去一下面店看一看,查漏补缺。
沈大哥的面店总算是开起来了,面汤也有好几种,一种是浓汤,一种是清汤。
卖得最好的是雪菜肉丝面,还有红烧牛肉面。
因为面条劲道爽滑,面汤也十分鲜美,店里的生意非常好,做吃的比想象中更加赚钱,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回本了。
沈大哥也找回了一些自信。
夏可晴还是觉得奇怪,为什么沈大嫂死活不肯辞职跟丈夫一起干。
后来一次闲聊中得知,这是沈霁川的意思。
沈大嫂说:“三弟的话就像敲了我一闷棍,你知道你大哥那个人,一直没什么主见,我要是辞职了,那我就得一辈子跟他拴在一起。”
“他能做手擀面,我又不会,我可不想一辈子拴在他身边,像个管家婆。”
“三弟说,让我想法子治一治你大哥。”
沈大嫂笑容灿烂,“你看,这不是挺好吗?”
夏可晴的神色有些复杂,“可你这样两头跑,我都替你觉得累。”
沈大嫂说:“累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现在觉得挺好的。他那个面馆一个月赚几千,我这个店长一个月也上千了。”
“按照这个进度,以后我能给我家蓉蓉也买一套房子。”
沈大嫂以前的观念就是供儿子,把儿子供出来,这辈子就有依靠了。
不能说她这个观念不好,不对,主要是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特别是在农村,谁家没有儿子,就“绝户”了,就连分地都分不到好的,分到了好的也被别人欺负。
这就是现实。
但跟在夏可晴身边几个月之后,沈大嫂虽不至于脱胎换骨,但她已经有一个基本的意识在脑海里形成了——重视儿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女儿。
她自己也是女人,现在干得也挺好。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是自己的儿女都是喜欢的,而大多数农村把资源全部叠加在儿子身上,除了一部分没儿子被歧视被欺负的原因外,更多的还是因为资源有限。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供养一个,女儿只能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