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夏国京城,春风送暖,阳光明媚,佟歆扶着久病的母亲到院中晒太阳。
佟母只在院中走了一圈,便有些气喘,坐在石凳上休息。
阳光落在她消瘦的面颊上,显得她皮肤更加苍白。
她看看出落得愈发温婉秀雅的女儿,叹息道:「上回你姨妈说,要给你相看人家,怎么到现在也没个消息?」
「母亲……」佟歆有些羞涩,面上不由染了粉霞,「姨妈家里人多,一时忙忘了也是有的。再说我还想多陪您几年呢。」
佟母笑道:「嫁了人又不是不能回来了。」她心知自己这身体,顶多撑个两三年,就怕自己死得不是时候,女儿要为自己守孝,耽搁了婚事,因此去年就拜托妹妹为佟歆相看着,想尽快给女儿把婚事定下来。
佟歆也知道母亲的苦心,心中有些酸涩。
「你说的对,你姨妈家里的事儿还忙不过来,一时半会恐怕顾不上你。而且这件事说到底还是你父亲做主。」佟母道:「改日我与他说说。」
自从佟世光让柳姨娘进门后,佟母和他也生出嫌隙,夫妻二人经常十天半个月才见一面。
佟世光不管自己这个重病缠身的妻就算了,总该关心关心儿女的事。
「父亲这几日正忙,听说陛下终于同意了父亲提出的吏治改革办法,父亲为了这事儿,已经连着好几日在书房过夜了。」佟歆道。
佟母微微诧异,当今冷落自家老爷的消息她早有耳闻,都说自家老爷要不了多久就要从宰相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不料如今陛下竟采纳了老爷的意见,看样子一时半会不像是要换宰相。
但佟世光再忙,女儿的婚事也不能拖了。
当晚,佟母还是让人往书房送了碗参汤。
佟世光见此,便知道夫人有话要与自己说。看完手中公文,就往夫人院中去。
说起女儿的婚事,佟世光夜有些头疼。要在几天之前,想和佟家联姻的人家还能找出几个。可自从陛下同意了他提出的官员考评办法,原本想攀附佟家的人都开始观望,赵甄及其门下官员,更是直接和他站到了对立面上。
怪只怪他提出的官员考评办法太严苛,真要这样执行下去,许多官员都要丢了乌纱帽。
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儿,他早就知道,可他还是坚持上奏。
原本以为秉性宽仁的天玺帝不会同意,没想到就在前两天,陛下突然就把他的奏疏找出来在朝堂上讨论。
陛下如此重视此事,佟世光自不敢有丝毫怠慢,只要能肃清吏治,哪怕他因此得罪了整个朝堂,罢相归家也算值了。
只是这样一来,家人也多少会受到牵连,长子佟璋去年和江苏巡抚的女儿定了亲,倒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女儿佟歆的婚事就有点麻烦了。
但佟世光也清楚,妻子想在死前看到女儿出嫁。
他没有把自己的顾虑讲给夫人,只说自己会多替女儿留意着,尽量在今年把女儿的婚事定下来。
韩昼支持佟世光搞官员考评,许多大臣上疏反对。但韩昼才不是会被大臣们牵着鼻子走的人,随便他们拿出祖宗之法,仁君之道,他都无所谓。
仁君又不是对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宽仁。
本朝允许皇亲国戚入朝为官,且这群人里不少都是无能之辈。
朝廷日后要对官员进行一年一次的考评,考评为「下等」的,一律罢官。第一个不乐意的就是这些皇亲国戚,他们当官就是混日子的,不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就算了,哪儿有什么政绩。
真要按照这个考评标准来,第一批被罢官的就是他们。
一时间,不少皇亲国戚都让自家女眷进宫给太后皇后请安,打听消息。
太后和皇后默契的装傻,表示前朝的事情她们一无所知。
有诰命夫人想和太后打感情牌,当年自家老爷是武宗心腹之人,还为大夏上过战场,如今朝廷却对他们的儿孙如此严苛,实在是太不近人情了,武宗在天有灵也会心寒的。
太后:「武宗在天有灵看到他倚重的臣子家中子弟只知安享祖荫,也会心寒的。」
夫人们:「……」
「母后一句话说的那些夫人们顿时哑口无言。」晚上,宋宁熙见了韩昼,忍不住和她说起太后的战绩,「母后平日虽有些溺爱儿女,但关键时候还是明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