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肆之内,仍旧如平日般清幽,何青正自在院中石桌旁挥墨书写。
杜时笙轻轻敲了敲门,何青闻声抬起头来,见是杜时笙,笑容便自唇角漾开来。
「杜娘子来了?」
他放下笔杆,上前相迎,到了杜时笙面前,却又不知自己为何要来相迎,只得搔搔额角,尴尬笑笑。
「何郎君在写文章?」杜时笙笑问。
何青看了看桌山上的纸笔,笑了笑,不置可否。
杜时笙又瞧了瞧这别致的小院,目光被屏风旁放置的花瓶吸引,天青色的花瓶,色泽青翠华滋,素雅自然,却极有质感,让人挪不开视线。
「这瓷瓶好生漂亮!儿此前倒从未注意,今日一进院中,便被它夺了目光。」
何青顺着她的视线瞧了瞧,笑道:「这是老家的汝瓷,前几日有族人来京,顺带捎了一只给某。杜娘子若是喜欢,某便送给娘子。」
杜时笙连忙摇头道:「既是何郎君家乡之物,必是拿来当作念想的,儿怎可夺人所爱。只是不知这汝瓷是何处所产?儿怎的未听人说起过。」
「汝瓷是秦州所产。」何青笑道。
秦州?杜时笙微微一怔,何青竟是秦州人?
第55章
「汝瓷是秦州所产,只是现下烧制成品不多,仅能烧制花瓶等日常所用,所以杜娘子未曾听说过。」何青接着解释道。
见杜时笙似是若有所思,他又问道:「杜娘子,去过秦州?」
杜时笙回过神来,笑道:「儿的家乡也是秦州。」
「原来如此,杜娘子见笑了,某方才在娘子面前班门弄斧了。」何青喜道,「这样算来,某与杜娘子也是同乡了!那今日这汝瓷花瓶,必要送给杜娘才好。」
杜时笙含混答道:「儿许多年未回秦州了,家乡的风土人情,皆已记不大清了。」
何青听闻,赶紧邀了杜时笙坐下,倒了一杯茶与她,笑道:「杜娘子不妨再尝尝这淮南茶,是不是家乡之味?」
杜时笙啜了一口,果然色味香具美,茶韵萦绕,绵长不绝。
「好茶!果真比那些……那些……」
杜时笙终于喝到了心心念念的茶味,一时激动,有些失言了。
不想,何青却温和一笑,说道:「杜娘子是不是想说,比那些茶粥,可是要好上许多?」
本朝的茶汤,是葱丶姜丶蒜丶桂皮丶八角和其他香辛料等,杜时笙一直喝不惯。每次闻到,她都觉得,若是放几个鸡蛋下去,定会煮出很好吃的茶叶蛋来。
只恨这朝代没有一个陆羽!杜时笙时常腹诽。
只是,她不敢直言说出,毕竟这是大稷朝世代的口味,即便是重口味,大稷朝的子民也早就腌入味了吧……
没想到,今日,何青竟抢先说了出来。
二人相视,皆忍不住笑了起来。
杜时笙有一种生逢知己的惊喜,笑道:「何郎君所言极是。儿也觉得,那茶汤叫茶粥确实更为形象。」
何青也笑道:「某也喝不大惯,在秦州老家,有不少人喜欢喝淮南茶,某觉得,这淮南茶味道更为清雅些。」
「茶色清淡,味道却是馀音绕梁,秦州的茶叶与汝瓷一样好。」杜时笙又啜了一口淮南茶,称赞道。
何青听了,眉眼带笑,说道:「秦州风物,在大稷不算出众,但却受到不少清客追捧。而最受众人称道的,是秦州好山水,秦州女郎也是蕙质兰心。现下看来,果然是没错的。」
他说的真诚坦荡,是由衷的赞美,杜时笙听了,不觉唐突,反而笑道:「如此看来,儿以后需以秦州女郎自居了。」
何青知她是在玩笑,便说道:「某年幼之时,邻家楚氏有一三岁的女孩。她家在京城,曾随母亲客居在楚氏月余,也说过同样的话。她道,自己虽是京城而来,但却是秦州女,将来她也要与郎婿这般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