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屈沉点点头,“太祖说倍赌弈乃必胜之策,但他自己也说,理论终究是理论,实际实施起来,会有许多麻烦,万道内息面临的情况类似于此,我细数了一下,有许多问题存在,其中最核心的两点在于内息操控力与万道内息的凝实程度。”
内息操控力,可以理解为精密度,有些人只知道平A,一股脑把内息打出去,然后还打不准,也有些人能用内息在豆子上刻出一篇字数不多的文章。
内息凝实度,字面意思,不用解释,与内功修为和内功特性挂钩。
“按你所说,以万道内息隔绝其他内息,那么第一个大难点,就是将万道内息分成多段,卡在经脉的各个关键节点……这不是简单事。”
操控内息,简单。
把内息分成多段,简单。
但这两者凑在一起,就不是简单事了,就好比倒立和上完厕所后擦屎,都不难,但凑到一起就有些反人类,需要极端的精密度,心分多用……以及巨大的勇气和臀部肌肉掌控力。
“然后,内息的凝实程度,这点你也应该理解,万道内息虽然遗世独立,不受侵扰,但若是凝实程度不足,照样会被其他内息冲垮,它必须相当凝实,能够稳稳的卡在经脉的关键节点……”
“虽然还有一些小问题,但如果你能够解决这两点,拥有这样的精密度和这样的内息凝实度,其他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屈沉说到这里,忽然恍然,随后叹息一声。
“这是一门给绝世天才修行的功法……”
在没有万道啖开脉经的情况下,入门万道啖,并将万道内息修行的极其凝实,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除非那一片的经脉天生就畅通一片,但在修行完万道啖后,还要去修行其他内功,而且至少是两门,否则万道啖的修行也没有意义,相当于要修行三门以上的内功……这世上有多少穷尽一生,也无法将一门内功大成,何况是足足三门内功?
而且修行三门内功,只是发挥了万道啖的最低威力,换言之就是低保,因为万道啖本身没有意义,修行者自己有一门功法,这就是两门了,到两门为止都没有意义,第三门开始才有意义,也就是低保,理论上完全可以修行更多,直到内息充斥全身经脉……可谁有这样的时间,谁有这样的天赋?
毫无疑问……绝世天才,只有太祖这样全身经脉贯通,天生就是习武奇才的人才有资格修行这个,屈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这样感叹。
第19章未完成
夜色降临,月明星稀,天地一片寂静。
明纵衣走在回寝室的路上,屈沉认为再观察下去也没有意义,从今天开始允许他自己修行万道啖……从明天开始,明纵衣不用再来正徳殿修行内功,转而开始对内息精密度的训练。
毫无疑问,屈沉是打算让明纵衣修行这万道啖了,明纵衣自己也这样想,都到这份上了,不修行才是傻子。
但明纵衣心中其实还有一些疑问……他相信屈沉也有类似的疑问,但双方都知道即便说出来也没有意义。
万道啖……万道啖。
最后那个啖字完全没有必要,叫做万道经或万道决很合适,但唯独没有必要叫万道啖,万道内息将所有的功法都“隔了开来”,这哪里是“吃掉”,也就是“融为一体”的“啖”呢?
是写出这门功法的人取错了名字吗?
但屈沉说,万道内息的构造巧夺天工,这是天人的作品,怎么可能犯下这种低级的错误……如果是三流的功法,取一个与功法特性完全不符的名字是有可能的,江湖中各种三流功法取名叫做什么“至玄至妙一气两仪三清四象六合八荒神功”“混元至尊太上妙无真经”“真我纵横经”……
反正这类三流功法就是突出一个听起来很吊但实则言之无物,根本没体现功法的特性——三流功法本来也没什么特性可言,就只是名字吓人。
但万道啖显然不是三流功法,这是一门只有绝世天才才能练好的绝世神功,真正突破武夫的上限,放在游戏里相当于是升级经验条翻好几倍,但凭空多了数倍的装备栏和技能栏……这样一门功法,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那么,为什么这门功法叫做万道啖呢?
明纵衣想起以前说书人讲过的一个故事,讲得是某位教主创出了一门绝世神功,这门神功,他只写到了第六层,就要死了,但他认为这功法还有第七层,经脉运行路线也还有改进的余地,但怎么办呢,自己要死了,于是在书最后面写上“这功法还有第七层,我已经看到了最终的成品,可惜这里的空白太小,写不下,但没关系,因为这显而易见”。
然后,他撕掉剩余的,本来为第七层预留的纸张,假装写不下,并以这门功法第七层的立意为功法取了名。
但第七层的立意和前几层未必相同,就好比璀璨经,只有在小成之后,才能施展奥义式“璀璨”,在这之前就是门普通的功法,用第七层的立意给功法取名,肯定会和后人感受到的冲突,不对啊,我这前六层没感到你说的这些啊。
于是,后人就明白,立意在第七层中。
【难道说……万道啖也还只是半成品,写出这门功法的人未能完成剩余的部分,只能将这份立意寄托在了功法的名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