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前世闯荡的经历,还是那些老辈儿留下的山规,都让刘建军觉得:人合心,马合鞍的重要。
所以,他准备拉着兄弟王家贵一起上山求财,不管咋说,两世为人,王家贵是他能交付后背的人。
“婶儿,今天你家吃啥好的了,咋这么香呢?”王家贵才一进门,就咋咋呼呼的叫起来。
“你个三愣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瞎叫唤。快进来,炕上热乎热乎。”张桂兰见到王家贵进门,赶紧的招呼人上炕。
“愣子哥。”刘红秋见王家贵来了,也开口叫了一声。
人上炕菜上桌,张桂兰见刘建军和王家贵上了炕,招呼女儿刘红秋把灶台温着的菜端上炕桌。
素菜就是炒土豆丝和腌萝卜条,赵桂兰还把刘明华打来的野鸡用家里晒干保存的榛蘑炖出来,妥妥的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然后还有一碗尖椒炒灰狗子肉了,这可是两道硬菜了。
刘建军见菜已经端上了炕桌,转身将在供销社买来的北大仓酒打开,先给母亲倒上小半碗,然后再给王家贵倒酒。
至于妹妹刘红秋,现在抱着黄桃罐头用筷子正掏乎着呢。
这款酒,以其酒质清亮透明,呈微黄色,酱香突出,幽香纯正,入口醇正,柔和绵甜,余香不息,属酱香型白酒。
而且这酒还是五十年代时任铁道兵司令和农垦部长的王将军亲口用北大仓为其命名的,就是见证和纪念对北大荒开垦那战天斗地的艰苦过程。
这酒在后世可是妥妥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大概是东北这地儿冰天雪地的时日较长,喝酒有驱寒作用的原因,东北这边的人大都善饮,就连不少女人也酒量惊人,有的时候两口子在家,经常能整上几杯,胡天海地。
王家贵盯着刘建军的动作,在小酒碗斟满后才转开了目光,刘建军心里也觉得好笑,这三愣子比自己还小几个月,咋就开始馋上酒了!
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随口说道:“酒这玩意儿是好个东西,但咱们还是得喝适量了就行,别成喝成酒蒙子连家都摸不回去那可就完椟子了。”
不过满酒待客,这是规矩。
再怎么说这第一碗酒也得给人斟满,王家贵在刘建军家如同在自己家一样。听刘建军这么一说,大咧咧的端起酒碗,一口就下去小半碗:“回不去就回不去呗,我跟你一块躺炕上不就完了。”。
“那……也行……”刘建军很清楚王家贵的性子,真整醉了,到时睡在自家也省得他歪倒在半路上好。
在东北,死冷寒天也少不了酒,刘建军自己就很好酒。
眼巴前这北大仓酒,他前世可没少喝,兴起的时候甚至能对瓶吹。
不过,那是前世的事儿了,现在的刘建军对那所谓的“酒醉心明心”、“酒壮怂人胆”这类的豪言壮语嗤之以鼻。
那些喝酒误事的事儿他可没少见,这一世,他不想重蹈覆辙。
酒酣耳热的,反正也没啥外人,屋里气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这一顿饭吃下来,有说有笑,就真的有滋有味了。
大半个时辰后,桌上只剩下些许残羹,刘建军只喝了一小碗,但王家贵却喝得不少,不过还算清醒。
吃饱喝足后,说好明天一早跟刘建军上山后,王家贵起身跟张桂兰打过招呼,便优哉游哉地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