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阮忠良如何会放过他们呢?
活人总是让人担心的。
一场大火,烧光了赵氏积累百年的雕梁画栋,也烧死了所有无辜的赵氏族人。
唯独时年四岁的一双龙凤儿,也就是赵庭芳跟她三哥,被留了下来。
赵氏和王氏的祖产,两家无辜的孩童,都归了阮忠良。
他并非是良心发现,只是年幼孩童万事不懂,直接卖入青楼,能榨取最后一点价值。
就连骨头渣,也要榨出血来。
这就是阮忠良。
赵庭芳年少懵懂,却因为这一场变故,懂事稳重许多。
她同胞兄长生来便孱弱,却年少早熟,即便只有四岁,却也朦胧记得那些过往。
刚到逸香阁的时候,兄妹俩日子难过,少年拼尽全力保护了妹妹,自己却没能熬过寒冷的冬日。
次年,赵庭芳遇到了姜云冉母女。
回忆起这些往事,赵庭芳满心都是愤怒,她虽然只有四岁,却依稀还能回忆起曾经一家人的温馨快乐。
这一切,都被利益熏心的阮忠良毁了。
她笑了一下,眼底都是泪水。
“要不是宁姨心思通透,她只一眼就看出岑妈妈是个见钱眼开,并没有坏到根里的人,借着这一点,保护了我们所有人。”
岑妈妈做鸨母,并非自己乐意做这下九流的生意,她自己本身就是妓子,摸爬滚打多年,吃过苦,流过泪,从不幻想从良上岸,成为姨太太如夫人。
她一直留在逸香阁,后来年纪大了,熬到了前头那位鸨母重病,把逸香阁留到了她手中。
她做鸨母,只为了赚钱,更不会虐待手底下的姑娘们。
因为无论哪一个人,都是她自己的财富,没有了,如何还能赚大钱。
刚到逸香阁的时候,宣若宁重病咳血,身体娇弱得很,岑妈妈瞧着她生得漂亮,又能文识字,还会做女红赚钱,便没强迫她带病接客。
这一心软,就被宣若宁拿捏住了。
宣若宁看准她的心思,也知道她的性格,就同她仔细说如何教养女孩儿们。
只接客,赚得了多少钱?
客人能拿出多少?看的是逸香阁的气派,也看姑娘们的底蕴。
清水河畔,那么多青楼楚馆,因何楚名居盛名在外?还不是那里面的姑娘们能歌善舞,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宣若宁还同岑妈妈说,尤其是年少的姑娘们,更要好好养着,当成小姐似的,以后放入大户人家做姨娘,不仅能卖个大价钱,还能维持逸香阁同权贵富商的关系,一举两得。
在当时,扬州已经有了瘦马。
岑妈妈听得云里雾里,但宣若宁读过书,聪慧万分,她甚至能替逸香阁的姑娘们看诊,简单治病,当时只有五个少年少女,倒也不费什么,岑妈妈就答应了。
总归孩子们还小,即便现在拿出去,也只能端茶倒水,浪费了好资源。
就这样,宣若宁成了逸香阁的宣师傅。
等到在逸香阁站稳脚跟,她开始帮岑妈妈打理生意,处理闲散银钱,发挥最大的价值。
这可比她接客赚得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