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乃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在大唐,御史虽品级不高,却握有“风闻奏事”之权。
即便尚无确凿证据,仅凭听闻便能上奏弹劾官员。若圣上准奏,即可带人缉拿。
正因如此,御史又被称作“谏官”。无论官员官阶高低,一旦行差踏错,御史便可上奏谏言。
即便弹劾高官,风险亦相对较小——毕竟谏官行事,皆为圣上与社稷着想,何罪之有?
若能在任上有所建树,官运亨通、连跳几级也并非难事。故而,御史台成了众多科举出身、自诩不凡的新晋进士心驰神往之地。
张元乃上届科举新晋进士,因出身徽州,很快便被擢升至御史台,任监察御史一职。
可惜,贞观年间的几桩大案,皆与他擦肩而过,致使其一直郁郁不得志。
与他同坐的另一位御史赵成,杭州人士,作为前辈,对张元多有提携。
前日,岑大人突然找到赵成,言及有一桩天大的富贵要托付于他。
起初赵成不明所以,待得知此事乃四皇子李泰所托,瞬间激动不已——那可是备受瞩目的皇子!
更何况,李泰才华横溢,是众文官心中皇位有力的竞争者!
赵成深知,只要办好四皇子交代的差事,自己便能一步迈入大唐未来的权力中枢。
今日一早,赵成带着爱徒张元入宫觐见四皇子。
当张元从李泰口中得知,此次任务是弹劾一名从七品县尉,且罪名仅是“私开商铺、与民争利”时,难掩失望之色。
他们渴望的是大案要案,而非弹劾区区一个县尉!
“你在想什么?”赵成看着面露失落的张元,“四皇子何等人物?觊觎为他效命的官员又有多少?凭什么一开始就将大案要案交付于我们?”
“我明白,只是心有不甘。”
“记住,只要办妥此事,我们便是四皇子的心腹!日后还怕没有重任?”
这番话让张元精神一振,重重地点了点头。
为求稳妥,二人并未急着回衙撰写奏章,出宫后径直前往西市,在绮罗坊外暗中探查,企图搜罗更多苏策的“罪证”。
想要打探消息并非难事,毕竟在苏策有意“透露”下,周边之人皆知绮罗坊是蓝田县令的私产。
然而,除了这条罪状,他们再未寻得其他把柄。
无论是强买强卖、欺男霸女,还是欺压同行,附近百姓与商家对绮罗坊皆是赞誉有加。
“罢了,再添一条‘有伤风化’吧。”实在无计可施,赵成只好硬凑罪名。
张元满心遗憾,目光久久地在绮罗坊的招牌上徘徊,那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似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变故哀戚。
他心中暗自思忖,若此番弹劾顺利得手,绮罗坊必定逃不过关门大吉的命运。
想起昨夜,月色如水,洒满庭院,他与小妾对坐饮酒,小妾身披绮罗坊那件新制的霓裳舞衣,轻纱漫舞间,衣袂飘飘,绣着的金丝凤凰仿若振翅欲飞。
那柔软的触感、精巧的绣工,无不让人心醉。
在这舞衣的映衬下,小妾的身姿愈发婀娜,二人情意绵绵,共度了一段旖旎的欢愉时光。
而如今,一想到此后再难见到这般精美的霓裳舞衣,张元的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
就在二人准备离开时,忽见数十人气势汹汹地朝绮罗坊冲来,各个满脸凶相。
“姓苏的,给我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