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喜欢吃玉米,甘薯虽然不那么喜欢,但是甘薯的产量高啊。这里的穷苦人家都拿米糠当主食了,甘薯比米糠总是要好些吧!
她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好几年,但是仍然不习惯把粟米当主食。
种了玉米和甘薯,收获之后就到了小麦和的播种季节,到时候,她再让女儿把现代优良的小麦种子传过来。
粮食产量一上来,饥荒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张时文等人听得很仔细,恨不得立刻就看到玉米和甘薯这两种农作物。
“不过,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约要八九十天左右,甘薯四个月左右。若是种了这两种农作物,那地里就不能种粟米了。”
张时文等人一下子愣住了。面面相觑。
大家都没有见过玉米和甘薯,但粟米是吃了许久的,突然不种了,这行吗?
谢云溪又笑着说:“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都不低,玉米的亩产可以达到五百斤左右,甘薯的产量更高,亩产能达到千斤左右。”
“四月中旬下旬就可以播种,玉米九月左右就能收获,刚好能接着种小麦。我们从海外带回来的小麦种子产量可以达到亩产三四百斤。”
张时文等人惊呆了,都被谢云溪说的农作物亩产惊到了。
亩产能到五百斤左右的玉米!还有亩产能到千斤左右的甘薯!连小麦的产量都到了三四百斤!
这要是在北地推广开来,那还得了?
他们没有见过玉米和甘薯,但是小麦都见过了。张时文急切问道:“小麦亩产三四百斤?真有这么高的产量吗?”
谢云溪笑着点头,她其实把现代小麦的产量说少了一半。玉米和甘薯的产量也说少了。
虽然袁淼能买到最优良的种子,但是他们毕竟没有在这里种过。地域区别,还有现代的那些肥料等,谢云溪也不确定到时候能不能弄出来或者找到替代的,所以把产量都说少了。
但即便是减了半的产量,也是这里小麦产量的将近十倍。
张时文的眼睛直了,想了一会,斩钉截铁说:“好!四月中下旬就让郴州附近农户种植玉米和甘薯!”
胡仲之对农事也很清楚,跟着点头:“若是不成,到了六月份,大可以铲除了再种粟米!”
府衙其他几位大人都点头了。
谢云溪又拿出自己手绘的农具制作图纸:“这是袁大人看过海外那边的农事后绘下来的农具。这是他们那里的犁,这一种叫耙,可以把犁过的地里的土疙瘩耙的更碎……”
张时文边看边点头,对海外更感兴趣了,听完后心情大不一样了,冲谢云溪作揖谢过:“多谢袁夫人,实不相瞒,您没来之前,我们正在为这事头疼!”
“张大人无需客气,我们把这些带回来就是想让百姓们能够吃饱,不再饿肚子。诸位大人算好需要的种子后,跟谢记的袁掌柜说一声就行,他会把种子给你们。”
“我们名下的土地也准备种些玉米和甘薯,你们遇到了问题,可以过来看看。”
张时文又默默冲谢云溪作了一个揖,其他几位大人也纷纷谢过谢云溪。
等谢云溪走后,胡仲之感慨说:“袁大人夫妇一心为民!实在难得!”
张时文和孙大人相互看了一眼。
他们都是晋州来的。朝廷和谈的事情在府衙已经不是秘密了。前几天张时文代表了府衙一些人赶着去跟袁博文见了一面,一些事情虽然没有宣之于众,但是他们都知道了。
谢云溪回去后,又把名下的这些地哪些种玉米,哪些种甘薯等定了下来,又交待袁归去招人手。
这里的私人土地是永田制,拥有后后代子孙可以继承。地主们将自己的土地或租给他人耕种,或让自家奴仆耕种。
谢云溪不打算租赁出去,那就只能买人和临时招工。临时招工变化大,她让袁归多买些人手,活契死契都可以。
好在郴州城里城外的流民不少,短短几天,他们就签了不少人。签下人,就要安排住所。他们在郴州名下的庄子只要五个,住不下自然得建造新的房子。
沔州的战事传过来时,谢云溪正在算账。买人买地制作农具建造房子等,这些花了不少钱,好在他们年前光卖棉布棉衣就赚了不少。
“夫人,外面都在说沔州打起来了!”
虽然谢云溪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但还是有些紧张,连忙询问状况。
念荟的脸上也有些激动:“大人他们围住了沔州,沔州北凉守军想要偷袭,结果大败,现在只敢龟缩在城里不出来了……”
谢云溪松了一口气。虽然没有拿下沔州,但是能把北凉人打得龟缩在城里不敢出来,形势也是好的。
沔州可不小,附近矿产资源丰富,北地近半冶铁都出自那里,民风也很彪悍。
她知道袁博文在控制使用现代化军械。他们现在的处境跟在晋州的时候不一样了。现在他们有了时间和空间,没必要动不动就上大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