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
当初她在光明街当副主任的时候,用几块钱买张月票都抠抠搜搜的。
如今人家公社随手就能拿出3000块搞洗衣站。
时代果然不一样了。
既然能拿得出钱,那曙光厂就接单吧。
别管钱多钱少,只要有得赚,叶满枝一贯来者不拒。
她让八大员居委会正式向厂里提出采购计划。
然后从车间、财务科和供销科抽调了人手,专门跟进这几台洗衣机的生产。
*
其他执委已经有所行动了,郑东妹连洗衣服务站都搞了起来,而叶满枝和苗素芬这边还没有头绪。
时间进入五月时,曙光厂七二一工人大学的第一届大学生,在经过两年的脱产学习后正式毕业了。
60名学员中,一部分表现特别优秀的,被分配至本厂设计室和技术科,另一部分则充实进相关车间从事技术工作。
看到这个结果,工人们报名上大学的热情愈加高涨。
苗素芬特意来找叶满枝商量,“叶主任,今年工人大学招生,又要从车间里抽调60人,日本的生产线到位以后,也需要更多人手。要不咱厂里组织一次招工考试吧,这次多录取一些女同志,充实到生产线上。”
叶满枝问:“市里是不是又在动员知青上山下乡了?”
“昨天刚开的全市动员大会,电视和收音机都转播了。”苗素芬说,“不少厂子弟都等着进厂工作呢,咱不如趁着电视机业务扩大规模的机会,给厂里增加些人手。”
叶满枝叹道:“苗大姐,日本那两条生产线是全自动的。皮姆公司的整装生产线上,只需要162人,比咱们现有的人数还少8人呢。”
“那咱们如果想两班倒或者三班倒呢?肯定还得招人啊!”
“那就等到需要招人的时候再说吧。”
叶满枝能理解苗素芬的心情,厂子弟都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大人们都想将孩子留在城里。
以前她也是如此想的。
能将孩子们留下,那就尽量留下。
可是,前阵子出国去了日本以后,让叶满枝有了其他想法。
这次去日本,除了高楼、汽车、霓虹灯和立交桥,她还看到了那些工厂里的管理和效率。
与之相比,曙光厂的工作效率并不高,而且已经出现了冗员的情况。
中东市场饱和以后,汽枪的出口量持续降低,汽枪车间的工作量少了很多,玩具枪车间的情况也差不多。
这两个车间的工作量少,人员多。
叶满枝坚持引进黑白电视生产线,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将多余的人手调去电视机车间,两班或者三班倒生产电视机,解决这两个车间的冗员问题。
除此之外,她就想不出其他解决办法了。
国营大厂的铁饭碗可以端一辈子,只要不犯大错,工厂不会开除职工,而且子女还可以接班继承父母的岗位。
往厂里增加人手很简单,但是,职工一旦正式入职,那工厂要负担的可不止每月几十块的工资,还有住房福利、全额医疗报销、孩子入托入学的补贴、年节福利……
出现冗员情况的企业,肯定不止曙光厂一家。
叶满枝管不了其他厂,但曙光厂的招工还是要尽量控制的,以免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
苗素芬不懂叶满枝在担心什么,她觉得现在厂里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多招人,不就是工厂效益好的表现吗?
“咱们前几年每年都招工,接收了一部分厂子弟入职,如果今年不招工的话,可能会让大家闹情绪。”
虽说不能让所有厂子弟都留城,但厂里拿出点名额,好歹能解决一些问题。
“招工的事,你再容我想想。”叶满枝说,“与皮姆公司的代表签好合同以后,生产线在年底之前肯定能运过来。女同志其实很适合做生产线上的细致工作,这次电视机车间招工,咱们先在曙光厂内部挑选70到100人,不限年龄不限学历,组成女子技术班组。”
“那生产线不是挺高级的吗?不限学历能成吗?”
“每个人在流水线上的工作是固定的,而且我看日本工厂会在每个工位上粘贴一张操作细节和规则卡片,咱们到时候也这样办。另外,再给这女子技术班组,专门开办一个技术提高班,只要能认字,甭管是什么学历,都是可以学习提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