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也知道,并没有另一个答案,必须要答应,他气闷的也是这个。
眼看朝臣已经想尽快进入程序,无人顾虑皇帝的情绪,俱文珍这才从容出列道,“这都是大家仁德感天,才令人心思归。不过纵然要让这些百姓入境,也不必这么着急。俗话说,事缓则圆,这般急切,万一出了岔子就不好了。老奴愿代大家前出陇州,去看望这些大唐子民,以彰显大家的仁德,也可安定人心。”
到底是不是百姓,去看看就知道了。
李纯的脸色一下子就好看了,点头道,“可。”
这下文官都坐不住了,纷纷请旨想要同去。
见李纯神色冷淡,俱文珍便又道,“说起来,那位雁帅虽说是安西主帅,却也是故燕国襄穆公主的血脉,算起来还是大家的表妹。不如从宗室之中选一人为宣慰使,也好一叙天伦之情。”
总之不让文官去。
李纯其实不太想认这门亲戚。
要是兵权能收回来,那自然好,就算给她封个公主也是应当的,但天兵显然不会听令于别人,那这门亲戚认回来,就是给自己添堵了,还不如只是普通的藩镇。
但出了吐突承璀的事情之后,李纯忽然意识到,如果安西军也跟其他藩镇一样无法掌控,那么拉近安西军首领跟李唐皇室的关系,并不是坏事。
既然雁来至今仍维持着对朝廷的尊重,凡事都按照规矩来,那他也要给出相应的态度。
所以俱文珍这么说,他也没有拒绝,思量片刻便道,“既是自家人,自然不能怠慢,就让邓王代朕走一趟吧。”
众人闻言,脸上表情各异。
邓王李宁,就是皇长子,也是李纯目前属意的太子人选。
第132章她简直比皇帝这个正统更像正统!
赶在除夕之前,皇帝的使者抵达了陇州。
然后尴尬地发现,雁来和她带来的人都还在秦州境内。而且不是边境交界处,而是就在秦州城附近。
队伍里有皇长子邓王,他们肯定是不可能冒险进入吐蕃境内的。
但他们是来接人的,送信让人过来见他们,似乎也不合适。
何况俱文珍可是在皇帝面前保证会亲眼看看那些“流落西域的大唐百姓”究竟是什么样子,若是至此而返,那这一趟就白辛苦了。
俱文珍一咬牙,决定将邓王留在陇州,自己过去。
他知道其他人肯定也不想去,所以根本都不费这个事,一句“保护邓王”安全,连梯子都给他们搭好了。
但俱文珍也不是傻大胆,他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安西军敢明目张胆驻扎在秦州城下,那就说明吐蕃人奈何不了他们。真遇上吐蕃斥候,就直接报安西军的名号好了。安西军到底还自认是大唐属地,想来也不会让皇帝的使者落入险境。
再说,他这个左神策军中尉,这回出门也带了几百人,留一半给邓王,另一半护卫他一人足够了。
邓王本人也深明大义,并未对这个安排有任何异议。
半天后,快马加鞭的俱文珍赶到了秦州城下,一眼看到那座新筑的城寨,心内顿时惊骇不已。
这样一座规模不小的城池,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造出来的,至少也要几个月。多半就是当初跟随使者过来,之后又滞留在陇州城外的那五千天兵的手笔。
当时看着不合理的地方,如今看,都是有备而来。
这么大的动静,陇州城那边竟半点消息都没有打探到。不论是真的没有打听到,还是替安西军遮掩,都很不妙。
俱文珍远远看着飘扬在城墙上的红旗,心情十分复杂。
“唐”字旗插在了被吐蕃人占去的地盘上,却与大唐朝廷全然无关。
这一刻,俱文珍似乎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会对这位新冒出来的雁帅,有如此深的敌意和戒备了。
神女转世,天兵协助,收复失地,四夷宾服。
她简直比皇帝这个正统更像正统!
她唯一的短板就是女子之身,但大唐可是出过女帝的。
皇帝如何能容?
……
雁来打量着对面的俱文珍。
她对此人也算印象深刻了,不仅因为他是个能够被她记住名字的太监,更因为之前那一案,最后吐突承璀当然是满盘皆输,但皇帝没赢,朝臣没赢,玩家算是不输不赢,唯有俱文珍赢麻了。
根据论坛的说法,按照历史这人早该退场了,虽然是拥立功臣,但在元和朝却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甚至还为避祸改了名字,如今却能重新返场,固然是因为皇帝在天兵的压力下想要一柄更锋利的刀,他自己背后肯定也没少使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