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世光抬手,「不急,我先写奏疏和陛下商议武官考评的事儿。」
「父亲要跟陛下说这是周在星的提议吗?」佟璋好奇。
佟世光颔首,「和陛下必须说明,但对外不能说,免得武官们记恨上他。」
韩昼让人打听周在星的为人,得到的结果是此人在官家子弟中人缘不怎么好,之前还和安王有过小摩擦。平日除了在家里和弟弟一起练武,还偶尔往郊外打猎。
韩昼愈发觉得这小子不错,次日在校场练射箭时,就让人把周在星召进宫来见了见。还让周在星试射了几箭。
周在星骑射功夫果然不错,全部命中把心。而且他用的弓也比韩昼的更重,一看就是下过真功夫的。
韩昼对这少年很满意,只是少了几分历练。
他就问周在星,愿不愿意离开家去西北领兵。
周在星没有丝毫迟疑,「只要朝廷需要,臣哪里都愿意去。」
韩昼笑道:「领兵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微臣知道领兵不简单,但人活着怎么能只做简单的事情呢?」
韩昼哈哈大笑,「你小子!有志气!」
周在星面上波澜不惊,心中松了口气,目前看来,陛下和佟相对自己都很满意。
韩昼听佟世光说了先考评武官的提议也很满意,又听说是周在星提出来的,对这小子就更多了几分欣赏,武将中间终于有个能和文官们周旋的了。再历练历练,定能改变朝堂重文轻武的局面。
他笑着看向佟世光,「佟相觉得定安侯如何?」
「定安侯心思纯正,一心为了朝廷,是个武将的好苗子。」佟世光道。
韩昼迟疑了下,没有跟佟世光提指婚的事。等改日问了周在星再定。
次日,佟世光在朝堂上提出官员考评先从六品以上武官开始,朝中的反对声音果然小了很多。
刀一时半会落不到自己头上,文官们也就不那么急了。倒是有几名武官想反对,但仔细一想,自己这些年倒是想有所作为,是朝廷不给他们机会,真查起来,也不是他们的问题。
于是,武官考评就这样开始了。
周在星见武官考评开始推行了,便知陛下对自己的提议很满意。自己这算是切实的绑上了佟相公,这时上门提亲,胜算又能大几分了。
于是,周在星和母亲说了自己的想法。
周母听说他看上了佟相的女儿,有些为难,大夏文官和武勋很少联姻,「而且佟相位高权重,与武勋联姻,容易引起陛下忌惮。」
周在星道:「我手中又无兵权,没什么可忌惮的。而且陛下如今明显有抬高武勋地位,缓解文武冲突的意思,说不定会支持这门婚事呢。」
周母仍迟疑,「可皇后娘娘上回问起你的年纪,说不定想让你和宋家的姑娘凑成一对。」周母回来想了一圈,一般人家的姑娘还不配让皇后操心婚事,正好皇后的娘家就有个十三四的姑娘,她便猜测皇后是为娘家侄女寻摸夫婿。
「宋家虽为外戚,家中子弟却不得皇上重用,与宋家结亲,不如与佟家结亲。」周在星道。
周母凝眉打量儿子,「你到底是看上了佟姑娘这个人,还是看上了人家家世?」
周在星:「都看上了。」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儿,自己喜欢的女子恰好家世也不错。她的父兄对自己也满意,以后两家互相扶持,他俩相敬如宾,这不就是最理想的婚姻吗?
周母:「……」
见儿子打定主意,周母便答应请个有身份的夫人上佟家说媒。
周母还没找到合适的人,皇后又召她进宫,不料佟家姑娘也在,而宋家姑娘却不在。
宋宁熙当着周母的面,闲话似的问佟歆平日在家喜欢做什么,引着她说话。
佟歆举止得体,谈吐大方。只在说起母亲的病时,眉宇间有几分忧色。
周母见她如此孝顺,心中多了几分喜爱,不由温声安慰佟歆,还说自家认识一名神医,回头寻来替佟夫人诊治。
佟歆赶忙道谢。
宋宁熙能看出周母对佟歆的喜爱,觉得这桩婚事能成,毕竟成亲后婆媳相处关系尤为重要,而
这其中主导的是婆婆,婆婆不喜欢儿媳,儿媳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宋皇后又当着佟歆的面关心起周在星,引着周母说了些周在星的爱好秉性。
这时,周母和佟歆都隐隐明白过来了。